第四十九章 御前扩大会议(中)第2/2段
第一个真正牵动大家神经的话题是官制。照例还是由百官之首,文华殿大学士李敏先说话:“为了达到名实相符、互相制衡、增加效率,去除冗官与重复设官的目的。皇上决定重新厘定官制,臣与内阁学士李叔正、赵普,都察院黄敬泰以及吏部曹永利,共同从旁协助。在参照前朝和国朝旧制的基础之上,权衡古今利弊得失,拟定了新的官制。”
弘德轩中本来非常热烈的气氛,立刻降温,大家都安静了下来,竖着耳朵听李敏继续说道:“凡一国之官制,无非是由朝廷与地方组成。而中央朝廷,又可细分为数部分,内阁为中枢;各部、寺、监为辅枢;御史台为监察;大理寺等为司法。
如此划分,则朝廷官员烦要职掌,便可以一目了然。除此之外,又别有崇官、散阶、勋、爵等等……”
在场的众人哪一个不明白这些?大家也都知道李敏这是在垫场,重点儿在后头,所以一个个的继续闷声大发财。
李敏回头看了一眼江哲,得到了鼓励,便继续朗声说道:“首先是中枢,中枢府设内阁大学士六名,掌全国大小政事,上下封驳之权,外制宣敕,谏诤人君……”
中枢府便是内阁,这是乾伟元年第一次朝会的时候,江哲便定下来的,大家也都明白,无论是叫中枢府还是叫内阁,其实就是原先的三省,但是原先三个部门管的事情,一个部门全干了。皇上这是在集权,把权力都集中到内阁。
同时为了防止某一个人手中的权力过大,这中枢府的长官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下子变成了六个。
无论是集权,还是在集权基础上的分权,这都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对于这一点儿,是没人反对,也没人敢反对的。
李敏继续说道:“大学士之下,另设议政学士为辅,列中枢府议事,然议政学士并不单授,以各部尚书、寺卿之贤能者,加之。”
这一下,在座的都无法继续稳坐钓鱼台了。这话很明显啊,大学士是宰相,这议政学士便是副宰相啊。而且这副宰相的官职并不单独封,而是在六部尚书和各寺卿中间选,这无疑是告诉这些部寺的长官们,你们手中的权力又大了。
所以,立刻便有人跳出来表示赞同了。工部尚书段博涛高声说道:“使各部尚书、寺卿兼参政,有决策之权,于决策之时,诸相便能深知各部寺内情,凡有大事,各部尚书、寺卿同时站在本部寺之立场表达意见,而大学士们则协调融和,使大小政事决策之时,政事堂皆能尽知其情弊。臣赞同此举。”
江哲暗中微微一笑,他就知道要想让这些人心甘情愿的替自己做事,首先便要给他们一些甜头。谁又能领会的到,在这些甜头的背后,江哲又有着什么样的考虑呢?
江哲这么做,并不是单单的增加了六部尚书和寺卿的权力,他主要的目的还是加强中央集权,尚书和寺卿兼了议政学士的头衔,便也是内阁的一份子了,这样内阁的权力就在三省的基础之上又大了一步,连各部寺都包含在内了;在内阁权力不断增加的同时,宰相由一个变成了六个,现在又加进来十几个副宰相,个人独权的可能性又进一步的降低了,这又是分权。
还是那句话,要想将新法顺利的推行下去,先要得到这些官员们的支持,江哲正是通过这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办法,让他们不知不觉间的认同自己的新法。
在一片的颂圣声中,却突然传出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皇上,臣有一事不明,还请皇上示下!”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