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先拆小的第2/2段
眼中突现一缕精光,整个人犹如另外一个人似的。
周星星此时识海里面浮现出“太极云图系统”。
随后在“太极云图系统”显示出“黑匣子”的内部结构图。
周星星扬声说道;“拿一套工具过来。”
刘浩示意门口的保安,不一会儿,有人送来一个工具包。
刘浩亲自将工具包拿到周星星的跟前。
周星星先用螺丝刀拧开黑匣子的外盖。
打开后里面是两个物体—FDR和CVR。
然后“太极云图系统”读出了这款CVR的设计参数;
它的工作温度可以从-55℃到70℃,同时可以承受:
5000磅的重压。
1100℃的一小时持续高温。
260℃下十小时的持续高温。
3400G的加速度撞击。
而不丢失任何的数据,总的来说就是一个超强悍的优盘没错了。
CVR整体主要分为三部分,FDAU,CSMU和定位信标。
周星星接着动手。首先卸掉保护维修端口的保护盖,然后卸掉周围用来固定CVR本身的螺丝。
取下CSMU后,继续取下FDAU的顶盖,接着拧下4个巨大的螺栓,垂直抬起后取下连接电缆,然后将整个CSMU取下。
取下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两个TI的DSP,放到一边,先继续拆。
将顶盖抬起取出放到一边,取下固定PCB的螺丝,将整块底板取出来。
整块板看着比较脏,实际上挺干净的,全部都进行了打胶处理,不过看着更像是某种树脂。
接口部分还有几片板子,继续拆另一半。
取下第一块板,上面基本上都是一些逻辑电路,中间是主控。
然后是第二块板,这是负责供电的线路板。
在侧面面板上还有由两根电线一红一黑的电容,上面是数字和英文字母。
电源板的另一面居然还有东西,拆开后是供电相关的电路。
同时还有一个U状的环形变压器。
再接着拆CSMU。撕掉底下的减震泡棉,又出现了四个很大的螺钉,周星星费了好大劲才全部取出来。
尾部有手写的序列号,正面是标签贴纸,工艺极其精良,应该是全手工组装校准调教的。
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法,看的刘浩,叶峰,龙五三个老司机都是目瞪口呆。
这玩意里面太复杂了吧!
到了最后的阶段了。
周星星摘掉底盖,里面就是固态介质记录了。
周围还有一圈隔热层和减震材料。
从里面将一个圆形的十公分厚的物体取了出来。
这个仅有手掌心大小的圆筒就是核心部件了。
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着的中心里面就是这个东西。
为了保护这个圆筒真的是煞费苦心,可见里面东西的重要性。
拿出圆筒后二话不说直接上螺丝刀,拧下圆筒上的所有螺丝,分离顶盖。
内部是多层堆叠的结构。通过4个柱子和螺丝紧紧固定在一起。左边是主控,右边是FLASH。
最后只见一个圆形的芯片,上面赫然印有“Intel”的标识。
看见这个小小的芯片终于被拆了下来,叶峰,龙五,刘浩三人也是松了一口气。
可是此时周星星只是淡然的说道;“这个只是黑匣子的一部分“CVR”座舱语音记录器。就是个录音机,用来记录无线电通话和飞行员之间的对话以及环境声音的。
重要的一块还没拆呢,“FDR”才叫飞行数据记录器,主要是记录飞机飞行过程中各项指标参数数据的设备。
一般说黑匣子大部分都是指的FDR,也是最重要的直接数据资料。“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