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2/3段
穆允峥说:“东北除了玻璃农场必须的人手,基本都南迁了。东南沿海也往内陆迁了一批人,咱们这边还好,博海是内海,华北平原也要比长江下游那边海拔高一些,还影响不到。”
宋希沉默一下,问:“这样大范围的移民,秋后怕是又要加税了。”去年他们这边亩产六百斤交税一百五十斤,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再加税怕是要乱了。
穆允峥摇了摇头:“不一定。”上个冬天折损的人口太多了,有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绝户村绝户镇,甚至还有绝户县。内迁的人口首先就填充了这些地方,只要今年气候不太糟糕,有一季收成便能养活许多人了。
七月中旬一个午后,糖糕一脸兴奋地把宋希从药房拖到了院中挂着温度计的墙边。
三十一度,可以说是这几年夏天最高的温度。
所有人都高兴了起来。
虽然紧接着一场雨又让温度降回到了二十五度左右再没升高过,不过,总是一个好现象,哪怕这次气温回升短暂了一些。
媒体上把这次华北短暂的高温报了又报,专家甚至预测了一下华北平原今年秋天的丰收前景,各地政府也加强了宣传。效果还不错,从冬天以来就乱起来的民心也安定了许多。
唐叔刷着网上的新闻,感慨:“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哪怕多出来的全部加成税呢!”天灾面前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即使小宋那般能干,护住身边人之余也不过能勉强照顾一下周围方寸之地罢了。只有国家力度足够,老百姓的日子才有保证。像外面那些乱起来四分五裂甚至已经从世界地图上消失的国家,天灾之外,又有多少是因为人祸!
穆允峥带着小多进了一次山,只在山边上转了转就回来了。
宋小多哼哼着在宋希脚边趴了下来。
宋希摸摸宋小多狗脑袋,对这一人一狗的空手而归表示理解。
山里以前有老虎,大概是被人弄死了。来了狼群,被剿了。前几年的毒蛇也随着这两年的低温几乎绝迹了,野猪也轻易碰不上。
没了威胁,进山的人就多了。
有得了闲的村民,想着好歹寻摸些东西给家中老人孩子改善下伙食。
更多的是县城居民和还没攒下家底的移民,再就是过来讨生活的流民。
能入口的一概不放过,找不到吃食也能砍一些柴留着冬天烧火取暖。山里冻死的树不少,被砍光后活着的树也遭了秧,砍树枝,扒树皮,要么整棵树砍回家。去年冬天太冷,被冻了一个冬天的人都被冻狠了吓怕了。
糖糕说:“男神种的树都被砍了?”
宋希不是很在意:“那年夏天雨水多,我怕有泥石流才种了树。这几年都不怎么下雨,想来问题不大,等以后年景好了再种就是。总不能看着人冻死,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换得起足够的煤。”
旁边唐叔叹了一口气。
穆允峥说:“回来的时候我跟阿古拉借了马车,等下午来电以后去磨米。”
宋希点点头:“前儿打的麦子也晒干了,再磨几袋子面,好久没吃冬小麦面了。”
穆允峥:“晚上包饺子?”
宋希点头:“好。”
糖糕咬着手指甲瞅着他们家队长――汇报行程征求晚饭什么的,队长果真没有最贤惠只有更贤惠!
这么贤惠的队长,好想娶一个!
宋希瞅了糖糕一眼,默默扭头――好傻。
穆允峥磨米回来,糖糕跑过去帮忙搬米袋子,裤腿挽得高高的,两只脚轮流伸出去给他们家队长显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