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沈阳 Ⅱ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杨万虎道:“为人鹰犬,但等主人放线、开柙。”

  关铎扶剑大笑,道:“好,好!老夫拭目以待,看你猛虎出柙。”

  他两人一个问的含蓄,一个答的直接。潘诚在侧乜视,对关铎的暗示不以为然,心中冷笑:“小邓盘踞高丽,自成一军;他的墙角,会好撬么?”

  他猜错了,关铎并无撬墙角之意,充其量,一个小小的试探。

  总计二十三万红巾,沙刘二部五万余,潘诚部七万余,大多驻扎辽西、广宁等地;为参加辽南战事,他两部各回来了一万多人。关铎部六万余,加上杂牌三万余,分驻辽阳内外。剩下一万多人,留驻上都。

  其中,潘诚部人马最多,战力却最低。原因有二,一来他扩军太快,新卒众多;二则他不太重视训练。或者说,他重视了,但他的治军能力有限,眼高手低,想做的,做不到,训练十分草率,军纪也差。

  沙刘二部绝大多数皆为虔诚的白莲教徒,真心实意地信弥勒下世。

  人一有信仰,做事就有目标。把人的一生比作道路的话,一个个的目标就是里程碑,而信仰便是终点。有了目标,就有奋斗的方向;有了信仰往往就有舍生忘死的勇气。不但忘死,而且视死如归,觉得自己死得其所。甚至乐于去死。

  故此,沙刘二部人虽少,战力很高,军队的凝聚力非常强。

  关铎部,军纪最为严明,老卒众多,经验丰富。他没有沙刘二的偏执,也没有潘诚的粗放,打个比方,沙刘二部如矢,弓弦一拉,有去无回,过锐、易折;潘诚部如刀,背厚刃薄,顺能砍斫,逆则溃逃,过散、无锋。

  也就是说,沙部没后劲,潘部也就打打顺风仗,若遇上持久战、拉锯战,他们两个的军队都不行。

  只有关铎,把所部磨砺得如枪、如剑。枪为百兵之祖,剑为器中王者,枪可远、剑可近,枪可刺、剑可削,枪可横、剑可挡,什么仗都能打。十年磨一剑,万日苦练枪,辽阳红巾之所以能纵横辽东多年,他的军队才是其中真正的中坚。

  加上他儒生出身,礼敬文士,幕府人才出众,堪称: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苦心经营许多年,是非成败就看今朝。巡视过大营,潘诚有事回去,关铎自去省府。在省府门前,刚好碰上毛居敬正要出门找他;毛居敬躬身禀告,有外出探马回城,等候多时了。

  关铎扶着腿,小心地踩着俯身马边的侍卫下来,随口问道:“盖州来的?”

  毛居敬摇了摇头,附耳低声,说道:“一个从东边来;一个从北边来。”东边是高丽,北边是沈阳;从这两地来,与其说探马,不如说信使。毛居敬是怕走漏风声,故意如此言称。

  关铎顿时忘了腿伤,丢掉马鞭,大步进府。毛居敬小跑着跟上,问道:“大人先见哪个?”

  “北边的。”

  北边的信使带回的是口信。潘美急袭东牟山,关铎提前给纳哈出送去有消息,请纳哈出故意放其上山,要不然,潘美岂会如此顺利?那信使道:“纳哈出言道:放潘美上山,他已表现了诚意;接下来,就要看大人的了。”

  “你怎么回答的?”

  “小人请他放心。只等辽南一定,沈阳随便出军东牟山,大人必定不救,潘美的人头,就是第一份投名状。”

  “他怎么说的?”

  “他避而不谈,只说大都又派有援军,补充搠思监的军马,号称三十万。”

  毛居敬道:“这是在拿搠思监威胁大人。……”关铎一笑,道:“尔虞我诈,理所当然。”问那信使,“沈阳军容,你见了没有?”

  这个问题,他每次都要问的。那信使道:“纳哈出防范甚严,小人除了见他,出不得馆阁一步。不过回来时候,见着一支城头换防的鞑子,军旗不振,士气低迷,不少面有菜色,军器五花八门,用骨镞、木枪的都有。”

  “骑兵呢?”

  “沈阳以北,牧场打。十年磨一剑,万日苦练枪,辽阳红巾之所以能纵横辽东多年,他的军队才是其中真正的中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