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苗寨第1/3段
众所周知,华夏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统一国家。
首先就是华夏这个词的含义,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地名,它同时是指代一种文化。
也就是起源于黄河流域的民族文化。
再往后发展,上古部族,到夏朝,商朝,周朝以至于春秋战国,最后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华夏才彻底进入封建帝国时代。
这个过程,统称先秦时期,也是奠定后两千年华夏文化的起源,在这个时期,各大族,或者统称华夏族,完成了对中原,江南,湘地,两广,川蜀,云贵,燕云,辽东,辽西走廊,甚至北至蒙古高原于西伯利亚,西至青藏高原与昆仑山一脉的部族扩张。
所谓自古以来,便是这个意思,本就是同祖同源,血浓于水的兄弟,只是出现了文化分支。
这是多族共和最基本的法统,华夏生于正义,长于礼仪,昌盛于尚武,衰败于文弱,重生于日月山河,落后于闭关锁国,涅槃于革命,复兴于当下。
并不和某些跨海屠杀原住民的杀人犯,殖民扩张的海盗混为一谈。
同为大国,但不熟嗷。兔子是不和白头鹰一起的。而且兔子也不吃窝边草,不像白头鹰吃相那么难看。
民族融合和殖民统治,是两码事,所以华夏并没有种族歧视这种非现代化的文化传统,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因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而苗族在华夏文化就比较特殊了,首先,苗族和华夏族主要部分汉族是关系很近的,属于直系子孙旁边的近亲。
也就是骑熊猫的蚩尤和拿轩辕剑的黄帝之间的关系。
以至于民国成立之初,用的五大族共和理念,结果五色旗没有苗族,因为算入汉族了,苗族的立场和汉族基本一致,苗汉也不存在文化大差异和分居。
要知道苗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总人口起码有千万以上,这都是某些国家的总人口了。
所以苗寨可不是山寨,更像是江南流水人家的小镇。
小侯同志一身棉衣,持着登山棍就走进了这座苗寨。
说是化缘,其实就是看看能不能借住,总之先给老乡们打好关系再说。
聚居地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有水源,这不,顺着这条小河,小侯同志看到了一个穿棉衣的大叔背着一娄子药草经过。
脚下都是石子地,走起来还是很膈脚的。
“诶,大叔,慢点走啊,我有话跟你讲。”小侯同志操着一口西南官话问道。(也就是四川话,川贵方言没差太多,只是语调不同,听起来不一样。)
“啥子事啊,小娃子。”大叔倒也亲切,也不恼他这个外乡人急匆匆跑上来。
“就是想问一下撒,你们这个地方还有能住的屋不。”
“你是来旅游的?这么冷的天往这里跑干啥子,那边不是有专门的景区嘛。”
小侯抠了抠脑袋,面露难色,突然想到个好主意。
“我那婆娘就喜欢来别人不去的地方,她脑阔不太灵光,你晓得吧,就喜欢搞这些调调。”
那大叔似乎深有同感,同样是家庭地位不高的男同胞,一时间相见恨晚。
拍了拍小侯的肩膀,算是答应了。
“快去喊你那小婆娘吧,我带你进寨子找个地方住。”
“诶,麻烦了,谢咯谢咯。”
侯思齐这就立马往回跑,到底是沐猴而冠,改不了猴性,跑起来都是一蹦一蹦的。
那大叔看了啧啧称奇。
“难怪别人说王八看绿豆,那是看对眼咯,我看你个娃子脑阔也不太好哦。”
几秒钟后................
不过几百米路,侯思齐几步就到了,此时已经变回了猴样。
就喜欢来别人不去的地方,她脑阔不太灵光,你晓得吧,就喜欢搞这些调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