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浮沉 (三 下)第2/2段
“朕又怎么追究。真要是贬了他天下读书人都会以为朕不知好歹。可留着这糊涂家伙他过几天不知道又要怎样给朕添堵!”杨广将奏折再次丢向半空看着它慢慢落下慢慢飘到帐角。“若是朕真的少回几次后宫多上几次朝就可以让反贼偃旗息鼓朕倒也愿意答应了他。可就怕是朕这么做了反贼们却依然不承情!”
“有人造反自然是剿抚并重了。朝廷的兵马不到贼人怎么可能自己放下手中的兵器!”萧皇后摇了摇头微笑。大概也是觉得某些官员的想法过于一厢情愿眉眼间闪出了几分嘲讽。
“朕也这么说可是有人偏偏把没关联的事情往一起扯。说实话即便是国事有些人的见识也远不如你!”杨广亦跟着摇头顺手将刚刚整理好的奏折挪过来一份份在地上铺开。
“你看看他们这就是我大隋的官员。看看他们放着遍地的土匪流寇他们不操心却都在操心什么?你看看这份再看看这份…….”他的手指指点点一份份给妻子看仔细。“看看这么大一堆那边还有一摞有几份是谈正经事的。以一品官职极品名爵终日去纠缠一个五品郎将。朕也不知道他们是事情太少闲的呢还是觉得当官的日子太长了需要回家休息一段时间!”
萧皇后本不想干政却又不想让丈夫继续烦躁下去。只好半推半就地跟着杨广的手指扫了地上的奏折几眼一扫之下她的好奇心立刻被勾了起来。眼前被摊开的奏折有十几份除了一份说地方水灾请求朝廷赈济一份说匪患严重、官府征剿失败外。其余的居然全是围绕着该不该赏赐一个叫李旭的五品郎将而写。
“这个李将军得罪过很多人么?”萧皇后侧头看着丈夫诧异地问。
“他刚当上郎将不到三个月能有机会得罪谁?”杨广垂头丧气地回答。他觉得耻辱为大隋的文武官员令他在妻子面前丢脸而感到耻辱。
“他他出身于清河李家还是垄右李家?”萧皇后身上不愧流淌着南齐武帝家族的血脉第二句话已经接近了重点。
“要是出身清河李家或垄右李家就好了至少有人替他打点!”杨广继续摇头苦笑。朝中无人难做官这句民谚他曾经听说过现在看起来当真是金玉良言。
“那他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萧皇后继续追问。
“他在去年大军回撤时逆向而行于马砦水边救了薛世雄。几年朕又派他前往马砦水顺利接回了宇文述和三十万大军!朕刚想赏他可他突然间在群臣嘴里就变成了十恶不赦!”
“陛下这么说妾身倒有些明白了!”萧皇后的眼睛转了转目光灵动如水。
“你明白什么了!说来听听!”杨广一边收拾那些摊开的奏折一边追问。
“此人立得功太多诸臣拈酸防他专宠呗!”萧皇后特意用了一个形容女人的字眼来形容群臣的心思。这个词用得是如此贴切以至于躲在帐篷角的几个太监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你们滚外边去!”杨广抬起头笑着呵斥。妻子这句话说得太解气了满朝华衮一个个看上去光明磊落实际上心胸开阔程度还真不如一群争风吃醋的女人。
“今天的话谁也不准外传否则别怪朕不客气!”冲着太监们的背影他又大声补充了一句。回过头伸开双臂将妻子揽在怀中一边笑一边问道:“那你说朕该怎么办?”
“不会不会没一个人替他说话吧!”萧皇后警觉地四下看了看现周围没有臣子出没的迹象身子一软舒舒服服地躺进了丈夫的怀抱。“他出身寒微你身边那些肱骨之臣肯定看他不顺眼。但这帮人向来不和睦不至于全都团结起来对付一个后生小子!”
“如果他们全都弹劾一个人朕还真不会太为难。大不了给他一个虚职然后让他回家候缺遂了群臣心思也省得自己麻烦!”杨广又拣出其他几份奏折在妻子眼前依次展开。“看这些是夸他的简直把他夸成了孙子转世吴起再生。朕要是不重用他就是不识英才昏庸糊涂!”
“此人真有这么厉害?”萧皇后不敢相信奏折上那些话。稍微坐直一些身逐次看去裴矩、裴蕴、王安之、杨敬德……一大堆自己熟悉和不熟悉的文官都在竭力证实李旭的功劳。
这些文官们几乎一致认为李旭在两次东征中都立下了功。特别是最后这次如果没有他三十万大军根本不可能平安西返。
“我明白了这是借势分宠!”萧皇后宛尔一笑又说出了一个后宫女人们的专用术语。
注:萧后即民间传说中的萧妃梁简文帝萧岿的女儿隋炀帝杨广的正妻。梁亡后萧岿投奔北周生下此女。隋亡后她被接到突厥后归唐被安置在京城八十而终。据正史记载杨广与萧氏感情甚笃导致杨广所纳的妃子极少与野史中那个花心皇帝截然不同。萧后在杨广十七岁时为他生下杨昭按女人生育年龄计算她归唐时年龄已过六十。所以野史说李世民纳之于后宫也纯属扯淡。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