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无义战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房间很小,宽不到一米,长一米八左右,房间两边的墙皮已大片剥落,露出里面的青砖,虽然几天前打扫过,但还是隐隐有一股霉味。

  正前方约齐大腿的位置放着一块木板,大小像一扇小门,搭在两块突出的砖块上。

  这块木板可以躺在上面睡觉,也可以当凳子坐在上面。

  在门板上还放在一块更小的木板,范宁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这块小木板应该是桌子,他将小木板拾起,搭在面前的两块砖头上,坐下后正好齐胸,这块木板有着厚厚一层油光,随处可见墨汁留下的污渍。

  想到墨汁,范宁一抬头,只见头顶上挂着一只很陈旧的篮子,他从钩子上取下了篮子。

  篮子里东西不少,有砚台、一支新笔、半块残墨,大半支蜡烛,一块火石,两张糊名用纸条,一瓶浆糊,还有一只盛清水的竹筒。

  这时,一名士兵拎着水桶走来,冷冷道:“把竹筒放在桌上!”

  范宁连忙将竹筒放在桌上,士兵舀了一瓢清水,注满了竹筒,随即又道:“可以把蜡烛点起来。”

  范宁点亮了蜡烛,房间里顿时变得明亮起来,他心中也有了一丝暖意。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天色已麻麻亮,这时,所有的考生都已入场,士兵将考试院大门轰然关闭。

  每条巷子由两名士兵和一名监考官负责,在巷子尽头第一号是厕所,里面放着一只粪桶。

  二号和三号永远是最可怜的,他们与粪桶比邻而坐,不得不忍受刺鼻的恶臭。

  不过省试就好得多,靠近粪桶的两间考号不安排考生,但解试还没有考虑那么多,总有考生会不幸抽到粪号。

  这时,远处的钟声敲响,这是要求开始准备。

  范宁这才发现墙边有一根细绳子,原来外面还挂着一个铃铛,拉响铃铛,监考官就会过来。

  赵修文给他们说过,只有上茅厕、交卷时可以拉铃,其余没有什么特殊事情尽量不要拉铃。

  否则被监考官盯住,给一个考风不良的评语,会影响到审卷官评审卷子的。

  解试有很多细节,稍有不慎就会中招,每个考生都需要小心翼翼,从这个程度上来说,解试比一场战争还要令人紧张。

  这时,监考官开始发试卷,每人四张纸,其中两张正式考卷,另外两张是草稿纸。

  今天是解试第一天,考议论文,明天考对策文,而后天考默经和诗。

  时间都是一样,四个时辰,其中议论文不得少于千字,而对策文不得少于一千五百字。

  蜡烛已经灭了,放进篮子里,范宁不慌不忙开始研墨,耐心等待着正式开考的钟声敲响。

  ‘咚——咚——’

  低沉的钟声沉闷敲响,大宋皇佑二年的解试终于拉开了序幕。

  士子们先提笔在卷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籍贯和考场号,又在左上角写上卷号。

  这时有铃铛‘当啷!当啷!’传来,这个声音令每个士子都摒住了呼吸,这是报题声,题目只出现一次,看不清就得拉铃了,可那样势必会引起监考官的不快。

  铃声到了范宁面前,士兵出现了,他举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就是今天的议论题题目。

  《春秋无义战》

  果然和自己脑海中的记忆一样,没有偏差,范宁稍稍松了口气,提笔在稿纸上写了下今天的议论文题目:《春秋无义战》。

  这是《孟子.尽心》中的一句话。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伐,上伐下也,敌国不相争征也。’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春秋时代没有合乎道义的战争。最多也就只是这一国或许比那一国要好一点......

  关于怎么理解孟子这段话,一直有各种注释。

  孙子在《孙子兵法》一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范宁却想到了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这段话的理解。

  《春秋》每书诸侯战伐之事,必加讥贬,以著其擅兴之罪,无有以为合于义而许之者。但就中彼善于此者则有之,如召陵之师之类是也。

  不过   果然和自己脑海中的记忆一样,没有偏差,范宁稍稍松了口气,提笔在稿纸上写了下今天的议论文题目:《春秋无义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