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鬼船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o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來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來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www.wx.l]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沒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來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來。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來。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來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