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他就是我们的罗伯特;海因莱茵!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三十多年前,中国还没有自己的科幻小说,随着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中国的科幻小说终于蹒跚起步。然后在一片“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声中,科幻界越来越繁荣。等七九年之后,中国的科幻期刊足足有几十份之多,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一销就是三百万本,这样的成绩就连文坛的作家都眼热不已。

  可是科幻界这样的繁荣就像是建立在沙滩之上的城堡,是虚浮的,一旦遭受到外界的影响就很可能倒塌,这一点我想明眼的人应该能够看到。

  我们创作的是科幻小说,可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在戈文之前的绝大部分科幻小说,既没有科学,也没有幻想,更谈不上文学。即使是像《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样最优秀的作品,充其量也不过是毫无情节的科普读物,只能算是儿童文学罢了。

  可是我们的野心只是创作儿童文学吗?

  很早以前,我就开始反省我们的不足,我哀叹我们科幻作家们科学意识的薄弱,人文素质的低下,更怀疑我们是否存在幻想能力的先天不足。我一直顽固地认为当代中国文坛上,像巴金老先生这样的“纯文学”作家,早已具备了向世界文坛叫板的实力,但我们的阿西莫夫在哪里?我们的罗伯特.海因莱茵在哪里?

  然后就在这段躺在病床上的日子里,我渐渐开始闻到一些新的气息,感觉到新的潮流的涌动,耳边也开始听到人们又在喊喊嚓嚓地说一个名字。我终于读到了一个叫做戈文的人的作品,然后我对中国人幻想能力的所有的悲观和怀疑仿佛在一瞬间烟消云散。

  事情是从我无意中听到积水潭医院的护士们在讨论一篇科幻小说开始的。

  那是一篇叫做《乡村教师》的作品,老实说那平淡的书名恰恰是吸引我的最大理由。而我也一直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么精彩的一篇科幻作品。

  记得这部短篇读到快一半的时候,我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弄错了,这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科幻的味道啊。

  一个极度贫困山区的平凡的乡村教师到了肝癌的最后时刻,他用微弱的生命的最后一点余烬,给小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课,他想努力再塞给孩子们一点点知识,哪怕这些知识很可能对这些孩子的将来不会有一点点作用。这难道不就是《凤凰琴》的翻版吗?

  但是我读下去了。因为即使不是科幻,出色的煽情已然把我卷人了在我童年似曾相识的情境。突然,出现了这样的文字: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远方,在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那里的太空中渐渐隐现出一个方形区域,仿佛灿烂的群星的背景被剪出一个方口,这个区域的边长约十万公里,区域的内部是一种比周围太空更黑的黑暗,让人感到一种虚空中的虚空。从这黑色的正方形中,开始浮现出一些实体,它们形状各异,都有月球大小,呈摧眼的银色。这些物体越来越多,并组成一个整齐的立方体方阵。这银色的方阵庄严地驶出黑色正方形,两者构成了一幅挂在宇宙永恒墙壁上的镶嵌画,这幅画以绝时黑体的正方形天鹅绒为衬底,由纯净的银光耀眼的白银小构件整齐地镶嵌而成。这又仿佛是一首宇宙交响乐的固化。渐渐地,黑色的正方形消溶在星空中,群星填补了它的位置,银色的方阵庄严地悬浮在群星之间。

  这后面的转折绝对是大家难以想象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乡村教师的最后一点徒劳而可悲的努力,被作者戈文融入了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极为壮阔的太空史诗。而这个教师的意义,也被发挥到了一个广袤的宇宙的尺度,一个在普通的文学作品中难以企及的尺度。

  戈文的世界,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际的所有尺度,跨越了从白里纪到未来千年的漫长时光,其思想的速度和广度,早已超越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传统境界。在他的作品中,世界都面临着各种巨大的危机,而在种种匪夷所思的解决方案中,正隐含着对种种现实问题的深切思考。

  ……

  最近又读过他的《中国太阳》、《朝闻道》等作品,然后我就开始坚信了一点――这个人,单枪匹马,就把中国的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他就是中国科幻界的阿西莫夫!

  他就是我们的罗伯特.海因莱茵!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