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改造棉机第3/3段
杨元钊从德国进口过来的,就是12万锭的大型棉纺厂,甚至还抱着一体机扩张的可能性,所以,成本必须降低下来。
降低成本,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和单人的效率,就成为了最关键的方面,杨元钊首先想到的,就是往复式蒸汽机,从船舶上面复制下来的,拥有6000马力以上的大型蒸汽机的,他有足够的马力,可以推动转子,让棉锭进行高速的运转,提升效率,可是这样的大型机械,转速太快的情况之下,很容易让棉纱断头,这反倒不利于效率的提升,会增加废品率。
要达到一个平衡,既要平稳,又要提升产量,而且棉锭在高速运转的时候,会产生相当的摩擦和磨损,这恐怕是更加严重的问题。
机械方面,是杨元钊的强项,真的潜心研究进来的时候,一体机的威力就凸显出来了,在21世纪带过来的金属材料上面,选择耐磨,轻量的金属,高耐磨铝合金就进入到他的眼帘,用铝合金替换掉木质的转子和棉锭,在耐磨强度上面基本达到了标准的,然后就是蒸汽机的平稳性。
军用舰艇的船用蒸汽机,讲究的是马力强劲,稳定性是它考虑的最少,对于几千吨级的船只,一两个马力之间的波动,对于船来说,是瘙痒,是九牛一毛的,根本就不值得重视,可是放在棉纺织业上面,一两个马力之间的波动,会通过转子传导到棉锭上面,结果肯定是凄惨的,九成九的面纱会直接断裂,高速运转的速度,会变成斩断棉纱的杀手。
这也是目前,机器纺纱一直都保持着这个效率的根本原因,原因无他,稳定高效的蒸汽机并不容易制造,它的难度,甚至不会比高端的船用蒸汽机容易多少,甚至在一战之前,这方面都没有很大的提升,这或许是这个棉纺织业是民用轻工业的缘故,平稳的蒸汽机,在军事方面,没有太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何尝不代表着研发这个的难度。
杨元钊是来源于后世动力工程师,后世注重马力的同时,也注重平稳性,在高级轿车之中,平稳的输出已经成为了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完成平稳输出并不困难,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在120马力的蒸汽机基础上面改装,在稳定的同时,把它扩张到240马力,甚至是更高。
杨元钊却没有选择这个最简单的,而是从最困难的开始,6000马力的蒸汽机,三涨式往复蒸汽机,动力极限跟平时之间,最少会差出1000马力,如此强横的波动,即便是在后世,也不容易解决,更何况是在1908年。他之所以选择这个,是因为想要一步到位,减少未来扩充困难,纺织厂算是包头一个重要工业门类,却并不会占据杨元钊的全部精神,在他看来,6000马力的蒸汽机,逐步解封马力的情况下,足以用到电力时代,到了电力时代,有了更加稳定的电动机的情况下,蒸汽机,可以丢到一边去了。
杨元钊有些低估了大型船用蒸汽机稳定化改装的困难,哪怕他知道很多后世很多的平稳动力的方法,也不得不选择减少瞬间动力的方法,逐级的降低,最终,使用了大量后世的材料,在一体机的帮助之下,终于让马力稳定在零点零一马力的波动幅度上面,这样的幅度,通过转子,传输到棉锭之上,波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棉线的柔韧性,完全可以接受,可以说改装已经基本完成了,只是,马力从6000马力,一下子降低到了1020马力,只有之前的六分之一。
哪怕是1020马力,在棉纺织上面,也不会得到全部的使用,杨元钊会设计更多的同轴转子,把力量分在不同的机器上面,最终确定下来,转速大概能够达到德国二手机器的五倍多一点,也就是说,一锭的年产量大概是两包,是国际主流的4倍左右。(。。)</dd>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