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天家有喜十一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因为太监和皇帝相互支持,所以一般情况下文官为代表的士族集团比不过他们。为了制衡对方,也为了自己手里的权力不再消减。士族集团首先向武将集团示好,并向武将集团说明利害关系,得到武将集团的支持。从而可以和对方分庭抗礼,起码不会太吃亏。

  说服武将集团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是朝廷的臣工。对于朝廷来说,虽然拍板的是皇帝一个人,但是早在秦始皇建立帝国的时候起,就有了“君王和臣工共治天下”的大原则。要是皇帝手里的权限过大的话,臣工们的r子就不好过了。相对的臣工们手里的权力过大的话,就会出现权臣,“狭天子而令诸侯”的事情就会重演,更可能会出现改朝换代的局面。虽然太监们不是皇室,更不是皇帝,但是他们和臣工们不一样,他们是皇帝的奴才。为了不让太监们权力过大,为了制衡太监集团,文武官员必须联手。武将集团被士族集团说服了,同意站在士族集团一条战线上。没想到这件事情被锦衣卫上报了皇帝,当时的皇帝大怒,要追究相关责任人。作为皇帝最担心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官员勾结,上下联手企图架空皇权。士族集团为了明哲保身,不但出卖了武将集团,而且联合皇帝给了武将一个致命打击。从此在明朝的武将只有训练士兵的权力,没有调动军队的权限。调动部队的权力在各级文官手里,因为文官们不但有指挥权,而且控制了军队的经费开支。为了活命,为了军队的r常开支,武将们不得不和文官为代表的士族集团卑躬屈膝。为了监督和管理武将和文官,皇帝用太监控制他们。在军队的太监,对武将和士兵有任免和监督的权限,故称之为“监军使”,简称为“监军”。在地方监督地方官员的太监,按照等级不同,分为镇守使、宣抚使、安抚使。镇守使级别最高,几乎和总督差不多大,就是监督地方封疆大吏的太监;宣抚使和地方布政使、按察使、道台平级,监督地方有司衙门的言行;安抚使和地方州府长官平级,就近监督地方一级官员的。

  总的一句话,如今的朝廷名义上是皇帝和内阁阁员当家做主,其实上是是士族集团和太监集团的天下。文官是士族集团的代表,内阁首辅又是百官之首,所以内阁阁员特别是内阁首辅代表着士族集团和武将集团。他们的对手是太监集团,为首的就是有“老祖宗”之称号的大内总管,也就是官名为大明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那一个人。也可以这么说只要内阁首辅和司礼监掌印太监两个人意见统一了,这件事情就板上钉钉了。要是由分歧的话,就要看双方谁愿意出血,另一方做出让步。不然的话只好这么僵持下去,什么事情也办不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