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庙堂第3/3段
“其一,这些人不可能是契丹、奚、铁勒等部,这些部落都是突厥附庸,局势尚未明朗之前断不会做这等愚蠢之举。其二,前些日子陛下下旨令数万府兵北上戊边,现在虽知晓其中几军被突厥铁骑击破,不过还是有一些至今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这些人有可能被全数歼灭,也有可能反其道而行之,趁塞外空虚北上出塞。其三,当初臣和长孙将军为边军每军配置一幅详尽的塞外地图,据情报所说,这伙流寇对草原地形极为了解,就算土生土长的草原人,没有长孙将军绘制的地图,想做到如此程度,恐怕也很难。”高熲在殿中缓缓踱步,将自己心中所想娓娓道来。
“既如此,朕下旨给虞爱卿,让他务必咬住沙钵略这头恶狼。若有可能,迎回我大隋将士,朕倒想亲眼见见这个胆大包天的统帅。”
“陛下,是用晚膳的时辰了。”承庆殿外传来女官的请见之声,在受到皇上的许可后,尚膳女官带着宫女内侍,恭敬的将食案和晚膳布好,又用银匙依次试菜之后,才深施一礼,退了出去。
“孤独,你前些日子为朕举荐苏威、贺若弼、韩擒豹,皆是一时俊杰,不知这次,又有何人举荐啊?”杨坚从食案上端起一个青瓷小碗,一边用手中汤匙搅动着里面的栗米粥,一边淡笑着向高熲问道。
“陛下,微臣屡受圣恩,如今位列朝中首辅,政务繁坷,常有力有不怠之感。而内府乃陛下之耳目,朝廷之喉舌,陛下未登基之时便知其重要。如今我朝初立,各地纷扰不断,正该将内府发展壮大,为陛下分忧,为朝廷解难。臣身兼两职,实是力不从心,今愿举荐一人,接替微臣内府将军之职,为陛下所用。”
“内府?”杨坚双目一凝,手中汤匙缓缓停了下来。这个内府,是他当初任北周丞相时所建的情报机关。起初只是临时起意所建的一个临时机构,由高熲掌控,负责贿赂朝臣,同时管理那些安插在北周重臣身边的细作。后来尉迟迥和司马难消造反前,安插在他们身边的细作提前传回重要情报,使杨坚有充分的时间应对,将这场大难的损失降到最低。自此之后,内府的重要性才真正引起他的重视。
登基以来,杨坚已经将内府划为独立于十二卫府之外,只听命于皇上一人的直属隐秘机关。这次长孙晟北上草原和亲,内府派出众多的细作以亲卫的身份随同前往,也做出了出色的成绩。那份详尽的草原地图便是实例,若是只靠长孙晟一人,就算他脖子上顶了一个电脑,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走遍整个草原。
问题是隋朝初建,需要注意的势力又何止突厥一方,南陈、吐谷浑、以及朝中的一些首鼠两端的大员身边都需要安插细作,这内府的扩建也就成了势在必行之举。杨坚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最信赖的高熲,可是高熲现在是当朝首辅,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哪有那么多精力放在建立情报部门上,而且他的权利如果太重的话,难免受到杨坚的猜忌,于是趁此机会便想将内府的权利交出去。
杨坚何等聪明,只略一考虑便知道对方心中所想。他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可是想来想去都没有一人既有能力,又可以让自己放心,于是赶忙饶有兴趣的问道:“内府事关重大,独孤为朕举荐的是何贤才啊?”
“清河郡公,徐州刺史,杨素。”
“杨素?”
“正是,杨素此人与陛下同宗,其能力能力强微臣十倍,外可出将,内可为相,只需在内府历练几年,便可堪大用。”
“这…”杨坚一时颇为意动,他对杨素这个从他为相起就始终忠心耿耿的同宗子弟还是颇为看重的,只是对方现在任徐州刺史,又是食邑两千户的清河郡公,上柱国,已算位极人臣,若是再要赋予他内府将军之职,这权利…
高熲看出皇上心中的那一丝迟疑,赶忙继续说道:“陛下,杨素素有贤名,您只需找个机会,向他暗示一二,相信他一定可以做的妥妥当当,正好也可趁此机会看一看其手段。”
“如此,就依独孤之意。”君臣二人相视而笑,便将这足以震动朝堂的人事变动安排了下来。
(注1:古时历朝历代都信气运气数,隋朝五行属火,一般军队的军衣和战旗都是赤色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