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重回河南(7)第2/2段
武昌朝廷虽然下了很大的力气去策动这些降清的汉官窝里反,但是并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这些人或许能牵制一些清军的兵力,但只有正面战场上取得重大突破,这些人才会真的死心塌地为武昌朝廷效力。目前河南清军处处吃紧,然而,李成栋的主力却始终未动。
李成栋是个颇为知兵的将领,他的军队在得到了大量补充之后,又参加了一系列战斗,已经磨合得不错了。虽然河南兵的战斗力原本在明军之中算不得一流,但是现在李成栋部在绿营兵中已经成了一流部队,不亚于关宁、宣大、三边边军出身的那些人。虽说和姜瓖、董学礼等人相比他不差,可是无论是素质还是兵力,都不能和李过相提并论。李成栋的主力部队投入三个战场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阻住明军的攻势,可要是同时在三个战场和明军作战,那是非败不可。因此,他必须做出一些取舍。
高第在潼关仅仅打了三天,便弃城奔回洛阳,明军冯双礼部对其阻劫,颇有斩获,但最终还是让高第带着五千余人逃回洛阳。高第也是没办法,陕甘川滇四省明军倾巢出动,为首的俱是流寇中之佼佼者。凭他高第一万兵马怎么挡得住,再不撤的话,被高一功截断后路,那就一个也逃不出来了。到了洛阳之后,高第才放在心来,他在这里遇到了杜永和和张月,他们两个是李成栋的嫡系,指挥的自然是李成栋麾下的核心主力,会合了高第之后,洛阳守军不下三万。虽然出击不可能,但是在守城战中足以与高一功抗衡了。
高第暂时安全了,沈志祥和许定国可没那么走运,他们严重低估了明军的攻城能力。三年前,这些还是顺军的部队,尚无法打出如此凌厉的攻势,可如今明军的炮火已经不输给清军。松锦大战中,清军在攻打松山城时使用了三十七门红夷炮,仅城内捡到的炮弹就不下六百发。而今明军仅仅在南阳一地使用的火炮就不亚于此数。沈志祥虽然也是东江出身,但没有加入过登州新军,一直待在皮岛,他的兵马的火器水平也并不比一般的明军强。面对袁宗第如此猛恶的攻击,沈志祥觉得力不能支。这些天,白河水道异常繁忙,明军的补给从南方源源不断地送来,大量的民夫参与到工事修筑之中。前不久,裕州也发生了暴动,当地百姓杀死了知州,割辫反正。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裕州是闯军占领比较早的地区,不仅仅是百姓,就连士绅都大多支持闯军。当初在李自成还没正式建立政权的时候,左良玉的兵马经过裕州,裕州城内的士绅百姓用冷水浇灌城墙,把城墙栋成了一个大冰坨,不许左良玉进城。左良玉派人喊话,说要花钱买些粮草,裕州绅民表示你哄三岁孩子啊?谁听说过官军买东西还给钱?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