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重回河南(9)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岳乐是清朝王公中的改革派,还是个很有造诣的汉学家,是个有名的诗人和画家。他一直认为,要统治人口多过满人百倍的汉人,必须要充分利用汉人才行,不管是什么民族出身的,只要能成为大清朝一统江山的助力的就应该重用,是洪承畴、冯铨、范文程、尚可喜、孔有德等汉官在朝廷中的一大后台,因此他虽然年仅二十三岁,但是在汉军旗和绿营中的威信却比那些视汉人如草芥的老资格勋王更高。岳乐很会打仗,权力欲却不强,为人处世一直很小心。更有甚者,他还提出过停止圈地这种动了全体满洲贵族蛋糕的“大逆不道”的方案,所以在朝廷内也不大受欢迎。故而多尔衮虽然和岳乐并不亲近,还是提拔了他。岳乐的父亲阿巴泰是庶妃所出,年纪虽大,在努尔哈赤诸子中的地位却不高,纯靠军功立身,又犯了一堆杂七杂八的错误,没有任何可能威胁皇权,这倒使得他的三个儿子博和讬、博洛、岳乐被多尔衮放心地使用,三兄弟皆得封王。不过博和讬病得很重,现在看来怕是要挺不过去了,博洛又因为去年表现不佳而被贬斥,短时间内没有再崛起的可能。这俩哥哥的倒霉,倒是让多尔衮对岳乐更放心了。多尔衮虽然采取了各种歧视汉人的政策,但他也明白岳乐的主张是有道理的,朝廷之中既需要多铎、屯齐这种残暴镇压汉人反抗的,也需要岳乐这种使用怀柔政策的,两者相互结合、相互制约,才能让多尔衮更好地执掌江山,让满洲人既不至于彻底失去汉人仆从军的支持,被赶回关外去,也不至于被汉人同化。

  这一次李成栋的问题本就不大,所以岳乐这么一说,多尔衮也就就坡下驴,下令嘉奖李元胤,晋为总兵。但同时也要求李成栋不要再这样遍地开花地和明军打成一锅粥了,要他集中兵力,投入主力会战之中。在此前的战斗中,李成栋成功做到了既取得了“战功”,又保存了自己的兵马。现在清军主力已到,他的障眼法也不能再用了,开始把自己的军队向许州集结,吴文献、殷之荣、杨大福、阎可义、郝尚久、董方策、李之珍、杨大用、范承恩、张道瀛等人都开始召集人马前往许州。经过了一番“恶战”,他们“打破”了郝摇旗的包围圈,解了许州之围,和李元胤会合了。李成栋与李元泰、李建捷也率部从中牟南下。

  郝摇旗大呼这仗打得不过瘾,他在许州的全部工作就是演戏。提供了各种破烂军旗、衣甲给李元胤去谎报军功;派人假扮运送伤员的队伍迷惑清军间谍;虚设营寨假装自己兵强马壮;放空炮,派人和李元胤对骂、假打……然而实际上,明军和李元胤部根本没发生任何冲突,黄鸣鹤甚至拿新鲜蔬菜和城内的清军交换粮食。李过和李成栋交给郝摇旗和李元胤的任务其实是一样的——试探虚实、拖延时间。靠打仗可以实现这些目的,靠演戏也可以实现这些目的,既然如此,又何必打仗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