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亳州之战(16)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没有遇到多少阻碍,李定国便直逼多尔衮的本阵。但多尔衮的首级也没那么好取,此时他的身边集中了他自己的侍卫两白旗最嫡系的白甲护军数百人。白甲护军是由每个佐领选出的十名战斗力最强的勇士组成的,论平均个人格斗能力,这支部队就算要竞争世界第一也毫不夸张。从他们的出身来说,这也是很正常的,平民百姓的家境支撑不了培养、装备一名精锐武士的庞大开销,太过富裕的世家大族子弟又易于骄惰,满洲八旗中的这些生长于苦寒之地、自幼接受战争考验的小贵族子弟最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勇士。不过经过了这些年的战争,明军对于他们也没什么畏惧之心了,不过就是武功高一些,护甲厚一些的人而已,单打独斗打不过,两三个人一起上便是了。要说白刃格斗,李定国手下的这些兵确实是不行,哪怕是他自己的亲兵,都是西军老兵,也只有少数人能达到白甲护军的格斗能力,山东兵更不必说,这些农民军除非是明朝的小军官家庭出身,否则都不可能从小接受战斗训练,而且过早地被贫寒的生活透支了身体,长期处于慢性饥饿之中,西营老本兵也是最近几年才吃上饱饭。他们所能依仗的只有勇气和人数的优势,奋不顾身地向清军冲杀。不过,李定国这里也有一些在先天条件上可以和八旗贵胄抗衡的人。比如说庄鼐,出身于鲁南大族,自幼习武,又参加了明军,有和农民军战斗的经验,最近几年更是与清军战斗不断。“穷文富武”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但看庄鼐这一身腱子肉,就绝不是穷人能练出来的,没有足够的营养来支撑,苦熬苦练只能把身体拖垮了。在十几名亲兵和武装仆人的掩护之下,庄鼐不断向前推进,不断开弓射杀清军,虽然只有月光照明,但每矢必中。李定国、马宝也都弃马步战,各自率领几十名健卒,以厚背大砍刀与清军搏杀,这种武器制作简易,连村里的铁匠都能打造,入门的难度也不算太高,因此一直是农民军喜爱的武器。马宝虽然一直是正规军的军官,但是在明末这个操蛋的时代,正规军又能比农民军强多少。明军制式的腰刀不仅长年不能足额配发,即便发下来,也经常是残次品,马宝用土造大刀也用得很多。

  李定国的突击仿佛打开了整个战场的开关,贺珍、郝摇旗、贺宏器、张家玉等部都发现了清军背后的异常。张家玉、马应试等人是和李定国约好的,自然不顾一切地强渡马尚河,对清军发动攻击。郝摇旗他们虽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反正清军背后乱起来肯定是好事。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自己的部下:“我们的援兵到了,虏酋已经中了我们的计了!”虽然他们自己心里也根本毫无底气,不知道能不能打赢这一仗,但局势如此,除了拼到底之外又能有什么办法?明清两军都已经十分疲惫,都是凭着一口气在作战,谁先泄气,谁就会变成被追逐的溃军,变成被屠杀的对象。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提气的机会,明军岂有不趁机猛攻的道理。各路明军都在拼死向面前的清军发动攻击,而清军眼见本阵危急,也都试图分兵回援,所有人都意识到,决定这场战役胜负的时刻就要到了,决定天下命运的时刻也要到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