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非生即死第1/2段
这一次浙江问题的处理,袁宗第其实并没有给出多少意见,他一直在忙着处理军务以及刘宗敏、李过、高一功的丧事,浙江那边因为有刘芳亮坐镇,所以袁宗第并不担心。牛金星拟订方案之后,征询了一下袁宗第的意见,然后便直接呈给义兴帝朱慈烺盖印发出。袁宗第是草莽出身,又根本无暇思及此事,自然弄不清这里面的弯弯绕,瞿式耜却很清楚这里面的差别,这意味着朝廷越过李定国这个新任的征虏大将军直接发号施令。
从武昌朝廷建立开始,闯军将领和明朝文官之间就存在根本性的矛盾。闯军将领要建立的是一个类似于大顺朝的军事政权,实际上就是把“大顺”的牌子换成“大明”而已,但明朝文官则希望尽可能地恢复旧的统治秩序。像瞿式耜、袁继咸这样的人,面对清军的致命威胁,能选择与闯军合作,但是双方在骨子里完全是不同的人。闯军将领只是将义兴帝朱慈烺视为一个团结其他势力的旗号,而瞿式耜、袁继咸、揭重熙、文安之等人则是实打实地视其为自己的主君,关心他能不能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皇帝。很明显,如果事态这样发展下去,大明在征虏大将军的领导下完成了恢复河山的大业,显然不可能指望闯军将领们主动把权力还给朱明王朝。
各省的兵力都握在闯军将领及与他们亲近的武将手中,所以明朝的文官们也就是想想而已。但是这一次,闯军嫡系的军事力量遭遇了重大损失,就开始有人活动心思了。闯军首脑的继承是一个大问题,李自成没有子女,直接指定了异姓的刘宗敏做接班人。刘宗敏在武昌朝廷建立之后,为团结明朝文官娶了吴甡的侄女,去年生下了一个女儿。即便刘宗敏有成年的儿子,也不可能让征虏大将军在自己的家族里传承,必然会归于李自成家族,但是现在李自成家族只剩下了两个成员,一个是李过年仅一岁的幼子,一个是李过的养子李来亨。
让李来亨接班其实也是一个可行的选项,但是李来亨是近两年才在陕西的战斗中崭露头角,在闯军旧部中的威望远不如跟随李自成创业的诸将,只有二十一岁的李来亨也缺少处理政务的足够才干。
令人不解的是,李来亨在闯军之中的威信虽然比不过刘芳亮、袁宗第,但总比李定国强得多吧?袁宗第或者刘芳亮,虽然也都谈不上什么政治头脑,但毕竟都是闯军中德高望重的元老,总归镇得住场子,李过指定李定国接班这一步棋,谁都捉摸不透。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武昌朝廷的主要军事将领之间是有隙可乘的。
李定国自己也很苦恼,李过要是让他带兵打仗,那没得说,指哪打哪,绝无二话,而现在他面临的问题却不是武力能解决的。他手下也并没有什么能出谋划策的幕僚,从亳州返回武昌这一路上,他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应对朝中的局势,却始终不得其法,思来想去,回到武昌之后第一步还是去拜访袁宗第,和袁宗第商议之后,再定下一步行止。
不过在汉口,却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在等着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