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同之谋(1)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枣强王一系是代藩的分支,是洪武帝第十三子朱桂的后人,在血脉上离皇帝一系极远,就算在代藩内部都不是什么要紧人物,和皇位原本是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姜瓖手中只有这么一个宗室,也只能凑合用了。让枣强王称帝虽然不太可能,监国还是可以的,就算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姜氏家族割据晋北的局面也是十拿九稳。

  姜瓖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张天琳也同样没有闲着。

  尽管张天琳坚定地认为,自己和姜瓖是多年故交,又有救命之恩,姜瓖绝不会背叛自己,但是他为了抵挡清军也在积极地部署防御。清军要从直隶攻入晋北,可以选择的主要有四条路线。第一条是从宣府进军天成卫、阳和卫到大同,这条路正是当初李自成进北京的路线,留下的兵力也最为雄厚,阳和有姜瓖的弟弟姜瑄,天成有副将王大业,宣府有黄应选、王应晖,清军绝对无法轻易通过。第二条路线是宣府到阳原县,沿桑干河北岸进军。第三条路线是经蔚州、广灵抵达恒山北侧的浑源。第四条路线是由广昌、灵丘,经恒山南侧的平型关进入太原府境内,威胁繁峙、代州,抄袭雁门关之后。这三条路线是张天琳的重点布防方向。

  张天琳手下最核心的战斗力是跟着他一路从陕西打出来,转战过半个中国的老兵,但是如果把这些人都放到前线,大同就空虚了。更何况大同的兵力本就不足,难当清军一击,再兵分四路,在兵力上就更加处于弱势,闹不好最后变成处处布防,处处防不住。而且现在大同的明朝降军的动作又有些反常,以各种借口迟延不动,张天琳要调动他们有些困难。其实就明军来说,临阵畏缩倒不算反常,如果他们能雷厉风行起来,李自成也未见得能进北京了。

  “大帅,我们抓住了一个细作。”中军张黑脸急匆匆地赶来。张天琳说:“一个细作也值得大惊小怪的,是明军的还是清军的?”张黑脸低声说:“是姜瓖的人。”张天琳怒道:“胡闹,姜瓖的人怎么能抓!”张黑脸说:“姜瓖派此人去雁门联络去职在家的副将刘迁,要他纠合家丁团练,准备举事。”张天琳犹豫了一下:“雁门是孔钥之地,预作提防……”他本来想给姜瓖辩解,但是话一出口,自己就知道不通,姜瓖若真是为了考虑晋北防务想起用刘迁,大可以光明正大地向张天琳提出,张天琳现在正人手紧缺,又怎么会拒绝姜瓖向他推荐的人才。张天琳毕竟经过了十余年血与火的考验,他立刻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姜瓖要反!大同的四面八方都是投降的明军,而这些明军都和姜氏家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己的部队已经陷入狼群之中了。真实历史上:  五月初十日,一度投降大顺政权的明大同总兵姜瓖发动叛乱,“阳和军民约与镇城军民内应,于是杀天琳及伪中军张黑脸,恢复大同”。姜瓖占据大同地区后,初期也是以复明为号召,他拥戴“境内枣强王朱鼎珊续先帝之祀”,“委以国政”。姜瓖随即在清方拉拢下,很快归附了清廷。六月十六日,他接到清兵部信牌传达多尔衮的令旨:“大同总兵官姜瓖忠诚为国,擒杀伪将,平定大同、阳和等功,予甚嘉悦。但立枣强摄理国事,以延先祀等语,甚觉不宜,其枣强王可炤旧守其本等爵级。……”姜瓖立即遵令用顺治年号“大张榜示,通行布告军民人等”。这样,大同的复明变成了归清。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