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长江之战第1/2段
清军碰上了大麻烦:长江。得知左良玉举兵东下的消息,南京弘光朝廷的首辅马士英本打算调集水师前往上游迎战,但是黄得功很快送来了新消息:左良玉被闯贼打败,并被黄蜚和黄斌卿歼灭。不久,李自成战死,朱慈烺与刘芳亮同行的消息也传来了。
尽管弘光皇帝竭力否定朱慈烺的存在,但是马士英很清楚这件事的真实性,因为他的情报来源是何腾蛟的遗书。何腾蛟临终前把武昌的情况写成信件,命亲信家仆送往南京,马士英与何腾蛟同乡,相识已久,了解何腾蛟的人品,这封绝命书绝不会有假。
清军血洗扬州的消息被难民带到了江南,引起了巨大的恐慌,清军数十万陈兵江岸,而明军主力除了黄得功部之外都已不存在。已经开始有人议论,是史可法的抵抗才招致清军屠城,如果直接投降的话,说不定就不会有事了。
马士英现在最担心的是,如果现有的军队之中再出了叛徒,大明就真要完蛋了。黄得功、黄蜚、黄斌卿三人因为同姓过从甚密,这三人素来忠义,大节是不用担心的,作战也很勇猛,但是他们也都有明末军阀的通病,比较自私,关心自己的兵马地盘,对其他各部明军非常敌视。更何况现在长江上游还有顺军和高杰的威胁,马士英也不敢随意调动他们,让他们在芜湖、太平一带保住南京的左翼就很不错了。南京下关码头驻守的水师是操江提督刘孔炤所部,这个人的可靠性就很值得怀疑了。刘孔炤爵封诚意伯,是明朝开国功臣刘基的后人,但是他的为人却贪婪阴毒,为了爵位不惜杀害叔叔和继祖母,又善于逢迎拍马,权力欲旺盛。马士英得势,刘孔炤自然就成了马士英的同党,但马士英心里清楚,刘孔炤是靠不住的,到了关键时刻不叛变就不错了,绝不能指望他正面迎敌。南京下游的镇江江面上,是郑鸿逵、郑彩部驻守。郑鸿逵是郑芝龙的弟弟,作为中国沿海的海贼王,郑军在水上的战斗力是靠得住的,因此马士英把希望都放在了郑鸿逵身上,郑鸿逵的防区正对扬州,也是清军最有可能渡江的地方。
弘光元年六月八日夜,清军趁着大雾从瓜州渡江,长江之战开始了。
满洲兵当然是不会打头阵的,带头渡江的是张天禄、张天福兄弟和杨承祖。二张都是陕西榆林人,也是被李自成打剩下跑到南方的秦军残部,杨承祖则是仅次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中第三大豪帅罗汝才的外甥,罗汝才部被李自成吞并之后,杨承祖投降了明军。虽然过去和闯军交战的时候都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是打起一般的明军来他们就得心应手了,二张兄弟还参加了扬州大屠杀。杨承祖前不久还是明军的时候,和李成栋等人一起南奔到江边,想渡江逃到江南,结果被郑家军拦截,一顿炮弹招呼,死伤惨重。这一次杨承祖有满洲太君们当后盾,胆气顿时壮了,决定好好教训教训这些南蛮子。八旗兵随后跟进,李率泰指挥的汉军和努尔哈赤的侄子拜音图指挥的满军先后下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