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义兴朝廷(1)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个朝廷当然不能还和原来的大明朝廷一个样,否则岂不成了给他人做嫁衣,朝中的文官除了一部分在湖广本地招募的士人外,大部分都是大顺朝廷的旧人,另外还预留了一些位置,以便安排将来招降的人。大顺的官制不再采用,内阁、六部等机构全按明朝的制度组建。而真正决策的却是刘宗敏的大将军府,牛金星和宋献策原本设计的制度是恢复被朱元璋废除的中书省,由刘宗敏出任平章政事,执掌大权,但是刘宗敏觉得这般折腾实在太麻烦,何况牛金星过去就是大顺的平章政事,要刘宗敏再来做明朝的这个官,着实有些别扭。刘宗敏希望直接使用李自成曾经用过的“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这个称号,从闯军诸将的角度来说,他们对于这个称号也有感情,支持刘宗敏作为李自成事业的继承者使用这个称号。但是宋献策按照文人的传统习惯,认为先帝担任过的职务不能再有人担任,更何况“奉天倡义”这么大的名头,摆明了是要凌驾于皇权之上,袁宗第提出的“替天行道文武大元帅”又实在是江湖气太重了。参与政权筹建的堵胤锡、项煜等明朝官员也觉得这个李自成曾经用过的称号不合适,很容易在闯军将领和明朝官员之间产生对立情绪,而废中书省是太祖所做的决策,就算要恢复,也不能再用同样的名头。经过几番争论,最后总算定下了刘宗敏的官职——征虏大将军。

  首先要声明,这并不是抄袭日本,以刘宗敏、牛金星、堵胤锡对日本的了解,顶多知道有个“日本国王平秀吉”。但是他们想出这个官职时的想法,和日本设立征夷大将军一职时也颇有相似之处。大家心里都清楚,大明和大顺之间,本有无法化解的死仇,现在之所以能携起手来,就是因为有“征虏”这个共同的目标,有的人是真的能意识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要高于一家一姓之私,有的人纯粹是因为被清军打得无路可走,不合作就得死。因此,“征虏”这个旗号是最能聚合人心的。闯军诸将在官职名分这方面没有多少心眼,只要刘宗敏有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称号就可以,至于具体叫什么,他们并不太在乎,而明朝的文官们更看重“征虏大将军”是一个临时性的称号,将来天下太平之后是可以取消的,而如果恢复了中书省,想再取消就不太可能了。对刘宗敏本人来说,这个称号也合他的心意,他从来也没想过当皇帝,一心要辅佐李自成,如今李自成死于清军之手,征虏报仇就是他人生的最高目标,“征虏大将军”这个称号正合适。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