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免战难免 天子壮行第2/2段
独孤如愿这次只得接住,回道:“我听家父说过,过去六镇的军民地位很高,可是自从孝文皇帝迁都以来,六镇的军民地位就一日不如一日,到现在军民甚至和犯人一样的地位,跟去洛阳的宗族们,个个显贵得很。人就怕对比,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此便成了众人之不平之事。所谓不平则鸣!所以破六韩拔陵的处心积虑才会燃成熊熊大火!那么多人跟着他,一发不可收拾,大人乃是先朝的老臣,小将见识浅薄,不知是与不是?”
郑君寿道:“将军年岁小,见识深远,老夫所不及!”他是诚心之言,也不得不佩服一个小小年纪的青年人,竟有如此的见地。佩服之余不免如此的说。
不出独孤如愿所料,高平王胡琛自回到营中,每日又不能与魏军交战,闲来无事自己不免细想在中军大帐内的一番对话,斯罗的密报的确应该没有错,他也不敢和自己开这样的玩笑。心里越想越后怕。甚至先到署王的死也不过是破六韩拔陵安排的一场借刀杀人的好戏。
他觉得现在破六韩拔陵大事已成。刘邦是开国以后才杀掉了开国功勋们,难不成他还没用完我们就要把我们干掉,难道他比汉高祖还狠,看来自己可不能做韩信。更不能做卫可孤,以后事事都要多留个心眼。
胡琳这几天也没闲着,他可没心思和城内的独孤如愿动刀枪,几次过来劝哥哥,早作准备。甚至曾经说到:“今天你不离开他,必然会死于他手,不如离他而去,大不了受了朝廷的招抚。我等也不失为一州之官,何苦天天如此的担惊受怕。”胡琛也不能采纳兄弟的言语,那样毕竟会造成义军的分裂,更何况朝廷大军压境,无非是想剿灭他们,现在还不知道朝廷对他的态度,哪敢轻易的采取任何行动。
破六韩拔陵接到了留守怀朔铁勒部阿史那德科的奏本,他拆开一看,大喜过望。方旭、孔雀和赫连恩看后,觉得后方一定。赫连恩不禁说道:“大汗,末将以为,我们现今后患以除,杨钧不识时务,非要和天作对,一败涂地,不足虑也!我们现今当在朝廷后军到来之前一鼓做起灭掉他们的前锋军。我等也好随大汗一起杀敌立功!”
“赫连将军所言极是,末将也是这个意思,大汗――”孔雀也表态道。
破六韩拔陵没有表态。方旭知道他心里还是在想那份信的事情,他现在信以为真,特别是胡琳的暗自集结兵力,更让他确信了信的内容。方旭现在细想这件事好像没那么简单,只是这封信是自己检举的,如果说自己出来否认这件事情,会给自己弄来太多的不必要。他也不敢出头。忽然听破六韩拔陵说道:“后患基本是形不成威胁了,这一点是值得本汗欣慰的;但是现在内患已起,又让本汗忧心呢?”
此言一出吓得孔雀和赫连恩二将魂不附体,二人同时跪下“大汗,末将愿意誓死追随大汗,不敢有二心。若有二心神人共弃,死无葬身之地。”方旭心道你们这是哪跟哪也,不假思索,没脑袋的两个家伙。
“二位将军快快请起,本汗所指并非你二人,你们何必如此。”两个人相互递了一个眼色,又看看方旭,方旭也示意他们起来。二将起来后,破六韩拔陵将信于他二人看毕,二人哪里能看出端倪。他们二人万万想不到,冯广腾能把一个人的自己描摹的如此惟妙惟肖。
且不说魏军前锋和贼兵相持。单道讨北大都督李崇在洛阳集结了几路人马,拜辞肃宗皇帝,肃宗亲自到郊外为其壮行。又降下旨意:抚军将军崔暹、镇军广阳王深皆受他节度调用,李崇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就连一个王爷也可以节制,这是多大的恩惠。有感于皇恩浩荡泪流满面,肃宗皇帝看着队伍离去的身影。何尝不想大哭一场!自己在位时期竟然赶上了这么多战事。
军未至太谷,传令兵报于马前。随从接过,李崇览之,乃道:“此独孤如愿非彼独孤如愿也!”他觉得这个“学生”没有白**,临战迎敌,不靠蛮打蛮报。多用心去战斗,打胜心理战,也可以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下令抚军将军崔暹率领本部,火速赶往朔州城下,与前锋军回合。
抚军将军崔暹领了将令向朔州赶来。
欲知后事如何,敬请关注。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