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方圆 第四十七章 各有所图第2/3段
“无妨。”女子淡淡道,“天塌下来,还有书生顶着呢。”
黑衣男子瞥了瞥嘴,用不太熟练的北方方言问道:“他现在搁哪呢?”
“好像在去京城的路上。”女子突然笑了起来,百媚丛生。
“说是为了尝尝上京的糖葫芦。”
黑衣年轻人十分直白的翻了翻白眼。
......
山海圣朝国都京城、也叫上京城、圣城,乃是天下最大,且独一无二的巨城。每日自开城到闭门之间,数万人来来往往,或求学、或求仕,或行商、或销金,亦或者单纯前来朝圣与游历。
此刻城门外,有一名看似而立之年的灰衣书生,面容普通,身后背着一个青绿色竹箱,站在一条十分狭长的队伍中央,等待接受盘查,进入京城。
“阿嚏——”被午后阳光晒的有些犯困书生莫名其妙打了个喷嚏。
“呵呵,年轻人。”书生身后响起一位老妪和蔼的声音,“急着进京,一路风餐露宿,着凉了吧?”
书生闻声回头,只见一名身材矮小的老人家,戴着头巾,有些关系的看着他。
“嘿嘿。”书生有些腼腆一笑,拍了拍胸脯,向老妪笑着说道:“无妨的婶儿,身体好得很呢!”
“嗨呀——”老人家摇摇头,叹息一声,仿佛对书生的话不太相信:“你们这些年轻人,哪有几个真正注意身体的,都觉得自己年轻,什么都无所谓,等到老了落下病根儿,像我这样动不动腰背疼痛,可就知道厉害了。”
书生笑着点点头。
“来京城求学?”老妪开口问道,瞧着书生年级不算轻,应该是那种在某地书院苦读数十载,却一直无法考取功名的人。索性变卖了所有家当出门游历,专挑大城重镇,期望有一些奇迹发生,做那千里之马偶遇伯乐,得以另辟蹊径步入仕途。只不过以此发迹的读书人的确凤毛麟角,想当年老人家与那早已仙逝多年的老头子就是这么认识的,所以老妪看到此时的书生,不免有些发自肺腑的担忧。
“就是来转转,见见世面。”书生笑着说道,“未曾想还没入城,入眼便气势磅礴,这城墙怕不是有数十丈高了。”
老人家笑容温和。
“婶儿您这是?”眼看前方队伍还长,书生便与老妪闲聊起来。
“到城郊看病,这不才回来。”老人家回应道。
“为何去城郊看病?京城里的名医大夫应该比比皆是才对。”书生有些疑惑。
“呵呵,都是些陈年的老毛病了,老婆子正常的腰腿疼痛罢了,城内的医馆大多价格昂贵,我舍不得花钱。何况我那儿子平日就在这东门当值,老大不小的人了,好不容易半年前与邻街一个不错的小丫头相好,商量着过些日子便去提亲。所以在这关键口,可不能因为我这点小毛病乱花钱。”
年轻人眯眼而笑,天下父母,大多为子女操碎了心。
在与老妪攀谈中,不知不觉已然到了城门口,一番盘查过后,书生与老妪作别。
“有功夫来婶儿家,给你做两手家常菜。”老人家不知为何,对这名书生越看越顺眼,知书达理脾气还好,听老人家絮絮叨叨半天,没有半分不耐之色。所以老人家是打心眼的喜欢,所以临别之时告诉了书生自家地址,邀请一定要来吃饭,介绍与他儿子多认识个朋友。
书生握了握老人的手,笑着说一定,随即转身入城。
“娘!”一道爽朗的声音叫住老妪,一个年轻人笑着像她走来。
“还在当值,怎的就从城头下来了?”老妇人皱眉看着自己的儿子,“连甲胄都不穿,让你们伍长看见,还不得训斥你?”
“嘿嘿无妨娘,伍长知道您今日外出看病,让我提前轮休,下来接您回家。”年轻人笑着说道,接着接过老妪手中的药,扶着她的胳膊问道:“哎娘,刚刚跟你说话的那位先生是谁?”
“前来游历的读书人,脾气挺好,人瞧着也不错,就跟娘多聊了几句。”老妇人看到儿子接自己,嘴上埋怨,心里却美滋滋的。
“哈哈,能跟娘聊一路的书生,那脾气一定是极好了!”年轻人大笑着说。
“讨打不是?”老妪作势要打,年轻人依旧笑嘻嘻的,“都是要定亲的人了,成天还没个正行!”老妪责怪道。
“这不是在娘面前么,嘿嘿!”年轻人饶头笑道。
“咦?”老妇人突然停步。
“怎么了娘?您哪里不舒服?”年轻人有些担忧。
“娘没有哪里不舒服,反倒突然觉得全还没入城,入眼便气势磅礴,这城墙怕不是有数十丈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