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第191章 中国海军的悲鸣第2/3段
可是刘功棣没想到的是中日开战以后海军居然被南京总参谋部当作了封江的材料来使用,在南京大员的心目中海军是不堪一击的的,与其和日舰‘交’战被击沉震动国民士气还不如座炸封江。
海天四舰在江‘阴’自沉,接着江‘阴’一战,中国海军的‘精’锐战舰全速被日本空军击沉,刘功棣的心简直就在滴血!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海军不是没有尽力!有谁能懂得海军人的痛?
现在,刘功棣终于得到了南京卫戍司令华毕成下达的一份主动出击的命令,估计中国的将军里边也就华毕成敢让中国海军主动出击。
华毕成给鱼雷快艇文天祥中队的命令其实是协助镇江守军撤退,但如遇日舰,须主动出击掩护友军。
四艘轻盈灵巧的鱼雷艇,成单纵队在江面上飞快的前进着,刘功棣的文171号艇一马当先,很快文天祥中队就来到了距离日舰10海里的地方,四条鱼雷艇上的官兵都把目光转向了远处的江面。
此时已经是12月10日晚上23点10分,夜幕茫茫,天空中还下着细雨,高速前进的鱼雷快艇的艇首‘激’起的‘浪’‘花’像石子一样打在刘功棣的脸上,小艇在‘浪’‘花’上颠簸着,刘功棣忍不住有了一种不真实感。
江面上比起海面要平静多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大‘浪’,刘功棣还是渴望着苦涩的海水,毕竟,他是一名海军军官。虽然海军部一直不承认他们这些电雷系统的人。
中国海军的战略计划到1937年的时候已经完成了调整,长江流域变成了海军布防的重心,按照海军部的预案,一旦日舰从海上袭来,中国海军的舰队将集中于长江,抵抗进入长江的日本舰队,然后伺机向近海推进。
这一战略思维是1932年第一次淞沪抗战剌‘激’出来的产物,从理论上来看很符合海军的实力,然而这个战略构想并没有进行实战演练,所以只能说海军对在长江流域作战有一个战略构想而已。
当淞沪烽火又起,长江再次面临日舰威胁的时候,自知没有和日本海军一战之力的中国海军为了完成阻止日舰进入长江的任务,采用了昂贵而且笨拙的方法——沉船封江。
开战之时海军部对于如何封锁长江江面只有沉船封江与水雷封江这两种消极构想。所以只好在矮子里面选将军,在这两种作法之中,水雷封锁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成本低廉,防御的范围更广且容易布署。沉船封江则只能形成一道范围狭小且不具攻击‘性’的水中障碍,成本高昂,执行不易。
电雷学校的官兵曾经向海军部反映过他们的意见,拿半海里宽,三海里纵深的封锁面积来举例,如果使用水雷封锁,只需要600枚左右的水雷便可构成一道坚固的封锁线。费用合计约法币20万元。可要是换成用轮船沉江封锁则需要二三千吨位级别的商轮20余艘,‘花’费的总额约在1500万元至2000万元上下。是使用水雷封江成本的80倍到100倍!再考虑到我国造船业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这些宝贵的船只应该留着作为后方运输之用,如果将大批的商船沉江,那么必然会削弱我国本来就不强的运输力量,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而且使用沉船封江的步骤也是极为繁琐的,除了沉船之外还需要有很多的后续措施,在沉船之后还至少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来完成沉石等各项辅助工作,由此可见沉船封江和水雷封江比较起来在时间和财力上‘浪’费的多,所以电雷学校极力建议使用水雷封江。
但海军部最后还是坚持进行沉船封江,面对电雷学校官兵们的质疑,海军域变成了海军布防的重心,按照海军部的预案,一旦日舰从海上袭来,中国海军的舰队将集中于长江,抵抗进入长江的日本舰队,然后伺机向近海推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