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没有炮党的中国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早在1934年九月的秋季攻势后,红军取得了大胜之后,湖北红军就联合四川红军,派出一支三万人的远征军远赴陕西。在那儿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改善了红军在北方影响力不足的困境。当时的红军已是中国最强大的政治实体。底气十足,沿途“过境”时,各地的小军阀,根本就不敢拦截。反而一路地“箪食壶浆”。“喜迎王师过境”。巴结得不得了——当然,骨子里其实是胆战心惊地送瘟神。

  如今在陕甘宁地区活动的红军,实力已膨胀到五万人。装备武器也大大改善,并占领了延长油田。今年年初,一批进口的采油设备很快送到了陕北根据地,当地的石油产量有所提高。(注:历史上1935年到1949年,红军在此地共采油3193吨)

  陕甘宁根据地的巩固,让红军在北方拥有了一个重要的桥头堡。而在拿下湖北全境和河南两省后,南方红军和陕北的联系更得到了一进步的加强。一旦日本6军从东北入关进攻山西和河北,河南与陕北两地的红军,就会借机进入这两省,然后象历史上一般,在太行山地区建抗日根据地。而江苏的红军也会在山东战事爆后,北进山东。

  在红军制定的预案里,山西,河北,山东这三省,将是未来中国抗日战争的大战场和大泥潭。今天不是1937年而是1935年,还没有消化完东北的日本如果想在这时候动全面侵华战争,贪心不足的他们将会深陷在这三省的大泥潭之中。

  “抗日战争,是国与国之间的整体战,必然是一场漫长而持久的战争,妄想通过几场战斗的胜利就取得胜是极可笑的。”

  这是林汉昨天给红军上层领导的电报,这一看法也得到了红军上层的认同。按他们的设想,一旦全面抗战暴,整个北方都会是一个大战场,而且这将是一场比拼耐力和意志的持久战。

  即使借助空军,取得了上海周边空战和海战的胜利,但红军上层以李润石为的领导,在这一点上还是极清醒的。

  他们此刻正乘船顺江而下,将总部迁到南京来,以方便指挥。不过南京是个易守难守的地方,并不适合建都,在红军高层的设想里,地处内6,且拥有军工厂的武汉才是重心。不过来的未来的建都,自然还是选择历史上的北京。

  而中国南方的局势,广西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从历史上两人的表现,他们倒是不可能成为汉奸,陈济棠虽然和红军多有冲突,但这人也称得上是一个有节操的军阀,也不可能象北方的那些人那般。

  只是这两方势力领导人始终脱离不了军阀的心态,其部队也无法完成从“军阀型”军队向更有战斗力的“革命军队”的转型。现在红军而临着英、日联合进攻的威胁,但英国人能出动的兵力实在有限。而受制于地理和距离的因素,日本人在不解决北方和长江流域的问题前,是不可能从这里打进中国内地——因为这里离基本土补给地太远了。而英国人,当汉娜领导下的德国正在强势地崛起时,正在不断衰弱的中的英国又能出动多少兵力投进中国这个无底洞?

  所以红军对这两地军阀的态度,也只要这些人在抗战时别拖后腿就行,双方保持面前这种互不侵犯的关系就行。相对广西的桂系,广东的陈济棠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未来的战争中,红军很可能被英日海军切断所有的对外贸易通道,这时只能通过广东陈济棠之手进行转口贸易。过去几年里,红军一直盯着炮党猛打,却有意地放过了广东省,也正是出于这个因素考虑。

  至于内6的其他小军阀,川军黔军之流,这几年在得到了湖北湖南的红军物资和人员支援后。川贵两省的军阀的好日子就结束了,光是这两省根据地里的红军,就足够压制得这两地的军阀老老实实不敢乱来。

  至于红军在长江以北最有力的“外援”苏联,林汉无论是回国前还是回国后,都多次写信给红军上层,一再警告他们,在制定未来的战略时,对苏联的因素绝对不要抱以太大的希望,千万不能成为全国大战略的“基础和依靠”。

  “目前看,我的这个穿越者的出现。对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正面影响。但也请一定不要小看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机,尤其是我的”穿越者“身份暴露之后。”

  “把目光放长远一点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个知道了未来百年历史展的穿越者。一旦国家势力结合在一起。其作已不能用催化剂来比喻了。而是功能放大器!”

  “什么主义,都没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更重要。苏联是苏联。德国是德国,中国还是中国。让列宁的**者无国界的话见鬼去,我们那个时代,无论是中国还是苏联,都用自己的行为让这句话变成了鬼话。占了北方大片土地的苏联,同时一心想要**立的为自己增加缓冲区苏联,同样也不想看到一个统强大的中国的崛起。斯大林,是和我一样的现实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为了苏联的利益,在未来的几年里,在中国最需要的时候,苏联一定会掉链子的——在苏联的眼里,一个和穿越者结合的中国,同样也是苏联的敌人,请务必不要忘记这一点。”

  关于苏联的“坏话”,林汉说了不少。当年基尔谈判时,他有意地让红军代表看到苏德两方“嘴炮”瓜分波兰,拿着尺子“地图开疆”,在东欧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一幕,就是要借助让红军上层的那些残存的信下,将总部迁到南京来,以方便指挥。不过南京是个易守难守的地方,并不适合建都,在红军高层的设想里,地处内6,且拥有军工厂的武汉才是重心。不过来的未来的建都,自然还是选择历史上的北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