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第一跃(四)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也算是可以吧,二哥,努力读书,实际若不是第三策你破题错了,仅凭前两策,还是有希望得中科闱。”

  但王巨也猜错了程勘的想法。

  程勘此次秋闱就是快。

  提前两个月,而且打算批卷子快。比如这第三策,连三年不言都弄不清楚,州里花钱将他们送到京城干嘛?那么只要翻翻第三策,答错了直接往拉圾篓里面扔,只看答对的,批卷子度就会快上十倍……

  那么几天就可以放榜。

  这么快做什么呢?

  提前将这八名举子送到京城,让他们与其他举子交流。

  也不仅是为了载培王巨,若是万一这中间有两三人还能凑和的,这种交流对他们也有益,而且他们去京城,作为一州举子,费用又是由官府承担,必然住在一起,说不定随着王巨后面,还能得到一些好处,若是延州能中两三名进士,他这个脸就露大了。

  所以第二天的论题目更是古怪。

  “躁进之徒,宜塞奔竞。”

  几百名举子又再度傻眼了,又有举子大着胆子问来历。

  这一回程勘回答了,不是那个三年不言,连《尚书正义》都不熟悉,何必进京参加科举,所以他不解答。

  “水洛城事件后,仁宗曾问大臣五个问题,合用何人,镇守西北?民力困弊,财赋未强。军马尚多,何得精当?将臣不和,如何安置?躁进之徒,宜塞奔竞。这就是这一题的来历,大家用心写吧。”

  算是回答了吧,可怎么做论啊。

  王巨也哑然。

  这个背景他知道得更多,庆历新政,大半新政就是对着人事去的。

  人治嘛,官员弄好了,国家也就治理了。

  范仲淹想法是好的。

  然而执行不是那么一回事,特别欧阳修等人,天大地大,然后我最大,嚣张霸道,顺昌逆亡,就连天圣四贤相之一、堪称全能宰相、将范仲淹视为半子德才兼备的杜衍,也因为对某些新政稍稍不满,就立即被怦击成小人。

  王安石也干过,例如王安石对张载与薛向。

  但人家拿出许多仔细的条款出来,也确实使亏损严重的国库再度充盈,范仲淹他们拿出什么仔细的条款?

  然而那时候“小人们”还没有抱成团,面对君子党的霸道,个个回避三尺,没的争了,拨剑四顾心茫然了,于是内部倾轧,韩琦要争君子党老大的位子,因此水洛城事件出来。

  不仅如此,欧阳修还弄了一个朋党论。

  赵祯看不到后面的党争,但看到了东汉,看到了唐朝,他意识到危险到来,将范仲淹等人召见,问了这五个问题。

  因此在王巨心中范仲淹德操也许是是宋朝三百年他第一,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那么宋朝谁是合格的政治家?赵普,吕蒙正,李沆,王旦,吕夷简,还有庞籍,也许这些人操守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宋朝在他们治理下变好了,或者挽住了颓势。

  往后去,也许那些人名气很大,但个个都是操蛋的主。

  然而王巨有点想不明白,此事牵扯到欧阳修,要知道欧阳修现在正是有实权的时候,程勘不怕欧阳修动怒?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