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上海务(上)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元长,你以为我朝未来有那几大危机?”

  “幽云之门户,人烟稠密,兼并,政见之争。”蔡京答道。

  蔡确额首,特别是蔡京将幽云门户放在了第一位,关于这一点王巨在离开京城前,也刻意提到过。暂时不能打幽云十六州的主意,但不代表着不要了,除非将京城迁于洛阳,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北方大门不在自己手中掌控着,而将京城置于无险可守的开封,还不如明朝将京城置于北京来得安全呢。

  但蔡确补充了一句:“还有一个危机,族群之危机。”

  原先历朝历代的民族政策多是诸葛亮的政策,顶多置一些戍边的军队,然后扶持一个代理人,由他来治理各个少数民族的边区。

  它在诸葛亮手中确实成功了,不过蜀国立国才多少辰光。

  反而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政策的错误,最好的例子便是唐朝在南诏扶持了蒙舍氏,然后吞的那个果子才叫苦哪。

  宋朝要好一点,但不是宋朝以前做得好,看看以前宋朝有多少羁縻地区,就是这样,还有侬智高叛乱,各个蛮区不停地入侵抄掠,当然,如果说汉人是低贱人种,当做别人的奴隶,任人宰割,任人抄掠,也可以说这些蛮区是不停地起义。

  这种种活生生的事例,已经证明了原先政策的不妥。

  现在多数大臣也认可了王巨的改土归流政策,但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个完美的政策。

  看上去南方眼下还不错,交趾成了一个重要的储备粮仓,大理源源不断地向广南、荆南与巴蜀提供这些地区紧缺的大牲畜,以及战马,乌蒙有铜矿,后来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矿坑,包括宋朝同样紧缺的金银矿,现在又有了通往天竺的陆地商道。

  然而总的来说,因为这些地区比较贫困,加上交通不便,朝廷虽获利,但获利不多。可是以前为了平定安定这些地区,朝廷花了多少钱,彼岸支援了多少钱?

  若平安无事还好,但若是民族处理不当,来场大规模的叛乱,什么利也没有了。

  还不止南方呢,眼下是南方,未来还有西北的党项人,蕃人,回鹘人,以及南北河套那些莫明其妙的种族。

  如果宋朝有能力收回燕云,其境内必然有一部分鞑靼人、奚人与契丹人。

  因此,这个民族问题也越来越重要了。

  但是蔡京眼中狐疑,俺主管的是司农寺啊,你与我讲什么族群?

  要的就是他这个司农寺!

  王巨提议将吕大防调回来,蔡确便思考顶替的人选。收复的南方三路,交趾路还好一点,原有的百姓几乎都让王巨弄掉了,或者撵走了,余下的百姓多是原先站在宋朝这一边的,要么还有一些人逃避过去,或者重新返回,但人数少,翻不出风浪。

  大理两路却不同,不但现在,就是在未来十几年内,都不能出问题,否则轻者就象原先巴蜀一样,来一个大暴乱,重者则会成为第二个南诏。

  因此两路首长人选无疑慎之又慎。

  两人便想这个人选,想来想去,王巨忽然就想到了蔡京。

  王巨不得不承认此人确实有些能力,不知道怎么混的,混成了司农寺首官,司农寺从变法后是何等的重要!

  于是王巨提议蔡京,不然未来新老交替之时,蔡京弄不好又要倒向旧党,这样还不如将他弄到南方去呢,让他满脑子的心思用在一些桀骜不驯的蛮酋身上。

  至于未来蔡京会变成什么德性,那要等很久以后了,王巨也管不着了。

  蔡确继续说道:“故朝廷将吕大防调回京城,老夫欲以君替之……”

  蔡京脸色有些不自然,云南两路长官皆同时兼有安抚经略使之职,其实权远胜于他州知州或知府,不过蔡京如今判司寺,也只等于平级调动。但一个在京里做官,一个在遥远的西南做官,蔡京心中不大乐意了。

  蔡确也看到他脸上的变化,淡淡道:“这也是太保向老夫推荐的,他对你十分看重。”

  “哦……”蔡京讶然,不要说王巨以后去彼岸,其实这是一步妙棋,如果大功告捷后继续留在宋朝,因为忌惮,朝廷多半对王巨鸟尽弓藏,但去了彼岸,反而退一步海阔天空,对宋朝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除非两边不再通航来往,不过蔡京想到了一些事,便问:“蔡公,下官听闻……”

  “元长,勿用多想,不久后,你便能看到真相。”

  都是聪明人,就不用多说了,蔡京告退。

到南方去呢,让他满脑子的心思用在一些桀骜不驯的蛮酋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