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尧舜(上)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王巨这一行速度很快,十来辆大马车,载着一大家子上上下下,迅速冲向密州,然后借助快船,不顾逆风驶向彼岸,走得十分果决。

  七月十一,赵顼崩。

  高滔滔下令,以范纯仁为山陵使,按照惯例这个山陵使应当是由蔡确来担任的,这明显是一个信号了。

  但因为蔡确这段时间的妥协,重新录用了许多温和的旧党,这些人对蔡确不是太排斥,就是他们想将蔡确从首相位子上撵下去,多少也抹不开面子。

  秋天到来,朝廷开始了频繁的人事调动,许多激进的大臣陆续发配到各地,大批旧党也陆续重新提拨上来。不过上层官员变动不是太大,要么最瞩目的就是苏东坡调回来了,担任翰林学士知制浩。

  这与新旧无关,高滔滔十分喜欢这个大才子。

  其实大苏在政治上很不成熟,特别是他那张大嘴巴,因此连老好人老王都看不惯大苏。

  不过现在蔡确基本不作为了,不是文彦博在养老,真正养老的变成了蔡确。太皇太后喜欢了,那就任命吧。

  也包括小程两个学生,朱光庭与贾易。两人中朱光庭名气最大,十岁能文。不过若放在后世,可能贾易名气更大,因为教课书里录了一篇贾易积钱还母的课文,那个贾易就是这个贾易。

  都是神童,都是神经病……

  两人调入京城,担任御史。

  御史是干什么的,是言臣,是监督,但王巨那套理论,朱贾是不知道的了。

  因此他们与其他言臣一样的心理,俺是言臣,职责就是喷,无理得喷,有理更得喷。

  不过先解救老师吧,两人联手上书,小程贬到彼岸快三年了,为什么彼岸还没有将他送回来。

  这也是,高滔滔亲自让中书下诏,让海客将诏书带到彼岸,将小程带回宋朝。

  但这一来一去,最少得到明年秋后了。

  两人又将视线转向他人,东挑刺西挑刺。

  不过这是在宋朝制度允许范围之内,大家都没有太注意。

  忽然朱光庭上书,说了一件事,彼岸既然归大宋所有,按照王巨自己的说法,何谓真正的领土,能派驻官员,能控制税赋,能调戍官兵,那才能称为大宋的疆域,象原先的羁縻区能算是国家疆域么?就象现在的黑汗,也向宋朝称臣呢,但能不能算是大宋的土地?

  王巨说有一个磨合期,但到了今天,调过去的诸多官员,依然象傀儡一般,因此大宋必须向彼岸调拨数千官兵,以壮官员声势,同时向彼岸百姓商贾征收税赋。

  高滔滔颇是心动,大苏便说了一句:“朝廷好向夔峡核心区调驻官兵了。”

  那能调吗?

  百姓落后,又多是崇山峻岭,王巨在的时候都感到头痛,况论他人。

  大苏说:“太皇太后,夔峡核心区不过隔着一些山陵,彼岸却隔着万里汪洋。”

  与私交无关,就是私交,王巨与小苏关系不错,至于大苏,也就那么一回事。但大苏说的是本心话,彼岸的商贸对宋朝经济的拉动他是看不到的,但彼岸源源不断地支持他是看到的。

  如果当初西夏能提对宋朝供彼岸十分之一的支持,看看宋朝会不会与西夏用兵?

  彼岸默认是属于宋朝的疆域,不用增兵,以后还会陆续提供大量支持,成为朝廷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如果彼岸拥戴王巨为王,脱离宋朝,即便派出几千官兵也不管用。

  这纯粹是画蛇添足之举,弄不好,反而会激怒对方。

  高滔滔醒悟,于是此事不议。

  然而苏东坡回去后,与客人吟了一首诗:“鏖糟陂里圣君子,竹林席上藜杖人。徐卢为求长生药,蓬舟数万渡东瀛。”

  鏖糟陂是京城一处十分贫困糟糕的地方,就相当于后世的贫民窟,这个穷地方出了一个圣君子。

  竹林是指竹林七君子,又叫竹林七贤,魏晋时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他们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彼岸源源不断地支持他是看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