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公主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以,明眼人都能看出,李翊沖和李思及从神策统军擢升到宿卫大将军,实际上是齐王派系的军权被剥夺了。

  而在这两位“擢升后”,皇帝跟着下诏,以左羽林统军李翊浒为左神策统军,左龙武统军独孤谋为左神策统军。

  邓王李翊浒是朱修容之子,太子派系。

  独孤谋出身甲姓世家独孤氏,这个世家一向只忠于皇帝。

  从皇帝这数道诏书来看,削弱齐王势力、扶持太子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齐王在吴王的擢升诏书下来后,就进宫求见圣人,一个时辰后出宫,据说出宫后骑马都有些不稳。

  齐王出宫就去了晋阳公主府,两人谈了什么没有人知道。wx.l

  但公主送齐王出府门时,齐王说了一句:“我且看着你。”然后打马驰去。

  我且看着你什么?

  齐王这是认输后放的狠话,还是表示“鹿死谁手,尚未得知”?

  萧昡接到长安的信报后叹息一声,“齐王已败了。”

  圣意已定,无论齐王服不服输,都无翻身的可能了。

  如果说两年前萧昡还认为“储君之位难说”,但自从清川郡主在东海都护府践习,灭了南海殷氏后,他就已经不看好齐王了。

  他面上有些叹惋之色,不知是惋惜齐王的落败,还是惋惜这储君之争落幕得太早——或许二者都有。

  “圣人的大限应该就在今年了,再不落定就不好收拾了。”任洵大袖曳地的倚着凭几,即使说着估计皇帝要死了这种话,也是那副慵懒不经心的样子。

  顾邃半眯着眼,叹息,“可惜了。”

  萧昡和任洵都知道他说的可惜是什么,太子和齐王的嫡系以及支持他们的世家在这场储君之争中都没有伤筋动骨。

  萧氏不掺和争储,无论哪个皇帝登基,对他们萧氏都是防备忌惮的,不管之前的许诺有多么美妙动人,一旦坐上那个位置,那脸皮子就是随时可以翻的,“河西永定”只会存在于萧氏强大的前提下。

  但这不妨碍萧氏隔岸观火并希望火烧得越大越好的心态。

  争储斗得越凶,两边损伤越大,最好是两败俱伤。

  但圣人的掌控力并没有随着他年龄的增大而减弱,这位看似风流还有些痞赖的帝王事实上一直把持着争储的度——超过了这个度,不管你多么强,违反了规则,你就要出局。

  所以朝中的党争并不激烈,因为构陷官员过分了很可能踩过线,触犯圣人的“度”。

  圣人又有意无意将争储的焦点落在清川郡主身上——在她十五岁时,御笔亲诏赐字“昭华”,又赞“长孙肖高武”。

  朝中谁不知道圣人最崇慕的就是高宗武皇帝?

  高武字“光华”,圣人给太子嫡长女取字“昭华”是几个意思?

  清川郡主若是“长孙”,比她年长一岁的齐王世子又是什么孙?

  给清川郡主这仇恨值拉得妥妥的。

  这就影响了朝中党争,无形中让齐王党和太子.党都觉得朝堂上的得失只是势力的增减,但对储位之争不起决定性作用,只要清川郡主存在,圣人就对太子抱有希望。

  “这是圣人的聪明之处啊,”萧昡叹道,“以一人而削朝争。”

  “如今最麻烦的,就是这‘一人’。”顾邃沉着脸道。

  被圣人树立在前面当靶子,拉了那么多仇恨值,年年刺杀都活得好好的,还以不到二十之龄就成了后天宗师,顾邃觉得他要是齐王也得吐血了。

  相比未来出现另一个高武,顾邃宁愿上位的是齐王,忍不住又叹惋一句,“真是可惜。”他觉得萧氏的“隔岸观火”还是太保守了,若是与齐王合作除掉清川郡主……

  萧昡微微摇头,坐上那个位置,那脸皮子就是随时可以翻的,“河西永定”只会存在于萧氏强大的前提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