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o章 时病第1/2段
最新网址:www.wx.l</p>萧琰从沈清猗学医时听她提过疫病,时疫即感时行戾气,四季皆行,“‘春’瘟”就是‘春’季的时疫。[wx.l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wщw.更新好快。按医家的道理:疫是天地之厉气,因年岁不同而有多少,因地域不同而有轻重,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从口鼻入,称为时病,而传染流行开去就成了时疫。
大唐每年都有人染时疫死去,贵贱皆有,除了三次大流行的时疫死去数千、上万人外,其他时病都没有造成大范围的流行,一是疫气不强,二是官府有效隔离、施‘药’、控制,三是时疫有时效‘性’,过了这个季节厉气就衰去了,所以每年染时疫而死的人不多。那些出现时疫的州县死个几十人,上百人,都不算严重的。虽然令人叹息,但也成了士庶习以为常的事——疫病哪有不死人的呢?只要不流行开就是万幸了。
所以萧琰一听李毓祯说扬州疫病蔓延了两个县,就反应那不是“常例”,而是相当严重了。
李毓祯道:“疫情比较复杂,”蹙了下眉,“按扬州医官局的禀报,既有冬末‘春’初的时行伤寒,也有……霍‘乱’之症。”
“霍‘乱’?”萧琰听她这犹疑的语气,似乎扬州呈上的奏报对疫症并不确定。
萧琰也是有怀疑的,因为霍‘乱’是‘阴’阳二气‘乱’于肠胃,引起吐泻的一种时气病,《素问》因之称为“吐泻霍‘乱’”,传染‘性’并不是很强,怎么会引起两个县的流行?
“扬州本地的大夫多是判断吐泻霍‘乱’,唯医学博士常焘存疑,奏请朝廷速派疾医援疫并确诊疫病。”李毓祯道,“朝廷接报后,已经派遣太医丞郭饶平率几十名医师、医工、医学生过去了,并给三清宫下了协助冶疫的令函。究竟疫病为何,要由两方医师会诊辨疑才能确定。”
说到这,她似是顺口道:“你四嫂沈十七,在道‘门’可不简单呀。道‘门’这十几年来,汇集众医‘药’名家,潜心研究疫病,颇有成效,去年庭州的鼠疫能得到及时控制,就是道‘门’之功,听说你四嫂在其中出力甚大,莫非是道‘门’哪位医道大师的弟子?”
萧琰心口砰的一跳,她这么问,应该还不知道或不确定沈清猗是道玄子的亲传弟子。(www.wx.l$>>>棉、花‘糖’小‘說’)
既然萧氏和道‘门’都没有透‘露’此事,萧琰当然也不会说,遂含糊道:“我四嫂从小体弱,吃‘药’多,用‘药’多了就对‘药’籍感兴趣,在这方面颇有天赋;又有外祖家那边的教导,在制‘药’上有些心得。”
沈清猗的生母出身吴兴杏林世家,她父亲、兄长都是扬州有名的大夫——萧琰说她受过外祖家的教导,这是事实,只是隐去了道玄子赠医书之事。
李毓祯“哦”了一声,道:“这可不是‘有些’心得——你随身携带的‘药’丸,就是你四嫂制的吧,‘药’效极好,不差太医署上进的御用伤‘药’。”
萧琰给李毓祯用过沈清猗的内伤‘药’,知道这事‘混’不过去,才有先前打埋伏的话,“嗯”了一声道:“我们萧家也有伤‘药’,我四嫂费了好些功夫,改良了‘药’效。”她只着重提沈清猗在制‘药’上的才能,绝口不谈她的医术。
李毓祯看着她,忽然道:“你紧张什么?”
萧琰心里一跳,否认:“我没紧张。”
李毓祯薄凉的眸子看着她,伸手在她腰间一捏,“你没紧张,这么僵硬?”
萧琰嘴‘唇’翕了翕,缓缓放松腰背,看着李毓祯,目光有些飘乎。
李毓祯声音幽凉道:“你四哥,不是被道玄子留下的‘药’方治愈,是沈十七治好的罢?所以萧家迎娶的是沈十七,而不是一早订下婚约的沈五。”
世家宗子怎么会娶一位庶‘女’为妻?即使这位庶‘女’记在嫡妻名下,但以庶充嫡终究比不了正经嫡出,除非有万不得已的原因。沈清猗母家出身杏林世家,便很容易让人想到这位沈十七娘通医理,萧家娶她过去是娶一个贴身医娘:如果萧琮病逝,世子就会换人,沈十七当然不会成为宗‘妇’;即便萧琮得幸病愈了,萧家也有的是办法让一个“以庶充嫡”的嫡‘女’“病逝”,萧琮再续娶一位家世相当的嫡‘女’便是。所以萧琮当初迎娶沈清猗,诸大世家都很惊诧,均认为这就是真相——沈纶舍不得嫡长‘女’,便舍去了庶‘女’。
而事实的真相是萧氏娶的不是一位“医娘”,而是能治病救命的医家。李毓祯自从在振武军中见到《清毒条例》,遣鹰组追查线索后,便怀疑上了沈祯看着她,忽然道:“你紧张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