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扬州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城‘门’口不是叙话的地方,扬州的城‘门’也不便开太久,双方行礼毕,互相简略介绍了下,就乘车骑马入城。[mh],访问:.。

  沈清猗坐回四轮马车,清冽目光透过明净的玻璃车窗,打量着这座久违的城市。

  扬州在她记忆里的熟悉度,仅次于她的出生地湖州(吴兴)。

  十年前父亲沈纶迁调扬州刺史,莱国公府一半家眷随他任上,其中就有沈清猗母‘女’,但不到一年,就被嫉妒的陆夫人以‘侍’奉太夫人为由,将母‘女’俩遣回了吴兴沈宅――沈清猗倒是如鱼得水,因为她母亲的娘家是湖州首屈一指的杏林世家程氏,据说祖上是道‘门’先天宗师‘药’殿掌殿抱朴子葛洪的记名弟子,从此医道传家,沈清猗与外祖一家‘私’下往来密切,在学医方面得到外祖父的帮助甚多――直到太夫人过世,沈清猗和母亲才又被父亲接入扬州,直到她出嫁河西。

  如今,再次行进在这座城市的杨树大街上,沈清猗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条内外城的十字大街还是那么宽阔,两边高大的杨树夹着茉莉‘花’树,在‘春’风中还是那么的青绿养眼,蝴蝶‘花’纹的赭红砖道还是那么美丽独特;但是路上的车马行人却极其稀少,显得寥落又冷清。

  这却不是她记忆中的扬州了。

  那是仅次于建康府的东南第二大邑,处在长江与南北大运河的‘交’汇处,地理得天独厚,大唐南北的铁粮盐钱的运输都要经过这里,南来北往的商货也要经过这里,商业繁荣带来了市井人烟的稠密,经过二百多年的承平之世,人户愈盛,仅扬州城内的人口就超过了六十万,每日里各‘色’车马行人络绎不绝,有富庶的扬州人,也有他州的商人,前来游历的士子文人,以及南下北下的僧道和武者,还有侨居扬州的‘波’斯、大食胡商,来自南洋诸国的僧侣、道士,以及天竺的佛僧,还有新罗、扶桑这些藩属国的商人、学子和僧道,在贯通内外城的十字大街上走一遭,几乎就能看尽大唐南北的服饰及周边诸国的胡服异装……

  在沈清猗记忆中,这是一座繁荣热闹又追求新鲜的城市,每天都是生机阗然的。

  而今,车马喧阗的长街上仿佛遭遇狂风摧过,呈现出一种行人寥落的萧条。

  疫案中道,从发现第一例“疑似霍‘乱’”的病患死亡起,六日内就死了三百多人,至统计时止,已死亡九百六十八人,隔离的疫者有三千八百余人。相对于扬州城六七十万的庞大人口,这个人数不算多,但瘟疫最令人‘色’惧的就是它的传染,一旦无法遏制,成千上万人死去,就是指日间的事。官府公告一出,扬州士民都人人惶恐,紧闭‘门’户,除非万不得已才出‘门’,宴会、踏‘春’之类更是绝迹,街市的铺子都已关了,只遵照官府的命令开着‘药’铺、米铺和菜市――城中百业关闭,自然一派萧索景象。

  瘟疫猛于虎也!

  沈清猗不由默默一叹。

  但城中车马行人虽然寥落,却并没有给人一种死寂感。

  这座城市仍然是活的。

  从迎接他们的这些扬州官员身上,可以看出焦虑忧急之状,却还没有到恐惧绝望的境地,这表明城内的瘟疫至少从传染得到了控制,同时还因为这些官员有一位主心骨,给予了他们希望和支撑的力量。

  这当然是她的父亲沈纶。

  作为淮南东道的最高长官,朝廷从三品的大员,坐镇城中不离,已经足以给予百姓安心感,而一位甲姓世家的家主所带来的人心安定的力量又远胜过其官职,即使城内权贵也安定下来,没有惶恐得四处钻营想出城――在没有确得已才出‘门’,宴会、踏‘春’之类更是绝迹,街市的铺子都已关了,只遵照官府的命令开着‘药’铺、米铺和菜市――城中百业关闭,自然一派萧索景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