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章 风起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此时,大明宫紫宸殿的东暖阁内,也正在进行关于疫情的奏报。(www.wx.l。更多访问:ЩЩ.。

  圣人穿了一件赭黄地云龙袍,腰间系绛‘色’金‘玉’革带,头上戴着垂脚幞头,盘膝坐在雕漆卧龙榻上,身前置着一张紫檀栅足案,双肘搁在榻上正看一本紫绫奏章,白如冠‘玉’的脸庞上表情严肃,显得不怒而威。

  跪坐在下方的是一紫袍、二绯服官员。

  紫袍官员年约六旬,方脸膛,颧骨高耸,眉直浓黑如一道泼墨的“一”,颌下短髯也是根根细硬,一副正义凛然的面相,这位就是靖安司的主事,靖安将军孟可义。

  两位浅绯袍服的官员是孟可义的下属:左边是内安署中郎将侯敏中,今年五十一,跽坐在身躯魁伟的上司旁边显得很矮,却不是矮胖,而是‘精’瘦,方眉下一双狭长的眸子,‘精’光内敛,显见是个‘精’干人物;右边是外安署中郎将潘载庸,年纪也是五十出头,一张团脸,嘴‘唇’有些厚,面相有些拙,不知他的人便觉这位人如其名,是个憨厚的平庸老实人――如此想的多半都被坑得爬不起来了。

  内安署全称是“对内安全保防侦事署”,与外安署只差一个字。两署的职责一内一外,内安署职司国内安全,包括国内反间情报搜集,对国外细作的侦查、缉捕,京城及地方各类情报搜集,以及对地方官员的监察等等,长官中郎将为正四品,职权很重,是皇帝在朝廷内外的耳目――地方上的大事还没奏报到朝堂上,内安署的情报就已呈到了皇帝的御案上。

  今年正月,内安署呈上的疫报就不止一份。

  先是东海都护府的唐州、琉州,继而是岭南东道的广州,福建道的泉州,都有霍‘乱’疫病发生。

  这些疫报都是在扬州之前发生,但疫情远不及扬州,基本上只是出现了十几例就被当地官府严格隔离,控制起来。在地方奏报呈上来后,朝廷便只下令严密隔离病患,由本州医官局会同当地医家治理疫病,并没有派遣太医下去。因在太医署编制的《疫病防治大全》中,这种吐泻霍‘乱’并不难治,而且传染‘性’小,并不是那种令人‘色’变的剧烈瘟疫,是一种每年都有的时病,不治而死者并不多,朝廷便只当成普通的时疫处理。

  在内安署这些疫报之前,外安署就得了南方馆的一份天竺疫报。南方馆职司大唐南面的外国情报搜集,靖安卫多是以商人,游历文士、武者,或游方僧道的身份在国外活动,在天竺的靖安司呈报说:时值婆罗‘门’教信徒延续四十二天的大壶节期间,朝圣地又流行了霍‘乱’,死逾千人。

  这份疫报并没有让靖安司惊诧。

  因为天竺人每隔三年都会轮流在恒河岸的两个圣城举行朝圣沐浴,人‘潮’涌涌,排泄没有规划,脏水横流,粪便遍布,很容易发生疫病,而霍‘乱’就是每次大壶节都会发生的,少则死亡百人,多达上千人。

  但这两个朝圣地处于天竺北部和西北部,西北圣地哈瓦距离云滇道还有三千多里,朝圣疫病对云滇道威胁不大。所以,南方馆今年初上报的朝圣时疫,朝廷也如往年般,按常例处理,谕令云滇道对西南边境实施入境查疫令,凡是被医官诊断为疑似带疫的,必须隔离至少半个月,确定无疫症后才允许入境。此外,便没有引起朝廷的其他关注。

  但从扬州疫情爆发后,被朝官们讽称为“有着狗鼻子一样嗅觉”的靖安司便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情报人员“怀疑一切”的特质,以及“世上绝大多数巧合都必然有着关联”的思维,让他们能将时空隔得极远的人和事,也能分析出纵向横向联系来――这一分析,就分析出了不得了的事!

  而在之后的十日内,南方馆潜伏在各国的靖安卫又陆续上报了暹罗国、细兰国、三佛齐国发生霍‘乱’的情报,靖安司发现,这又是同样类似的症状,而且发生疫情的地方都是海港城市。[h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这无疑证实了靖安司的推测。

  便有了今日的禀事。

  圣人一边阅览着奏章里的详细分析,一边听着侯敏中的择要禀报。

  “……《疫病防治大全》中的霍‘乱’症状,其吐泻物皆是清而不浊,而此次霍‘乱’的症状,包括天竺、暹罗、细兰、三佛齐,及本朝疫发之地,其吐泻物多是米泔水样,偶为黄水样或血水样,清而不浊者也有,但不占多数。臣等据此推测,这应该是同类疫病。而出现新的症状,或许是霍‘乱’的起病原因不同,也或许是另一种新的、传染‘性’更强的疫病。……臣等推测,本朝及南洋诸国的‘霍‘乱’疫病’应该都是来自于天竺今次的朝圣时疫。而扬州不是海港城市,霍‘乱’却是首先爆发猛烈的,染疫者又这么多,很可能是与疫病传染的方式有关。……”

  圣人回思起扬州医官局的呈报:霍‘乱’疫情起于内城积善坊马家的让他们能将时空隔得极远的人和事,也能分析出纵向横向联系来――这一分析,就分析出了不得了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