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章 利与情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裴昶捋须半眯着眼道:“治霍‘乱’的‘药’材和后期制成的‘药’丸往天竺销不仅不能降价,还要提高三成价销给婆罗‘门’和刹帝利——天竺是霍‘乱’传疫的罪魁祸首,不重重惩罚他们就是仁慈了。至于平民,可以由佛‘门’去布施嘛。”

  最后一句让宰执们都笑了,俱心领神会的向裴昶递个眼‘色’:好主意!

  大唐的‘药’丸在诸藩属国和许多国家都是销得极好的,包括南洋国家和北边的燕周、乌古斯汗国,而在新罗和扶桑这两藩属国,学习唐医和习唐文、说唐语一样,成了‘潮’流。唯独在天竺、大食和欧罗顿,因为三个国家的国教都有自己的教医,对唐‘药’当然排斥。欧罗顿还算好,虽然教会为了维护圣水治病的神圣,明面上斥责唐‘药’是“邪‘药’”,禁止使用唐‘药’,但‘私’下里那些奢侈的大教士们个个都在用唐‘药’,知道“圣水”真相的国王贵族们更不必讲——大唐的“走‘私’‘药’”卖得很红火;但在天竺和大食,唐‘药’就卖不开了,相比景教徒,婆罗‘门’教和大食教的狂信徒比较多,不仅自己不用唐‘药’,发现偷偷有用唐‘药’的,还会施以酷刑。

  但不论信仰如何虔诚,身份如何高贵,在瘟疫面前,‘性’命都是一样的贱,疾病不会“垂怜”教士和贵族。霍‘乱’‘药’丸可以治疫,也能抑制霍‘乱’的传染,那些贵族无论是已经染疫的还是没有染疫的,总有恐惧死亡的人,殿上的君臣就不信大食和天竺人人都是直面死亡的勇士。

  让佛‘门’在天竺布施汤剂和‘药’丸就更是一绝了。

  如今佛‘门’已占据蓝毗尼的“圣地”,正图谋进入天竺和婆罗‘门’教争信徒,在面临瘟疫威胁‘性’命的恐惧下,以布施解疫‘药’的“普度众生”形象出现,那些平民和奴隶能不感恩戴德?大唐的君臣可不信,鼻孔仰到天上去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会舍得将高价买来的治疫‘药’用到地位卑贱的吠舍和首陀罗身上。

  圣人也嘿嘿笑起来,指着裴昶道:“你这个老‘阴’‘奸’。”一拍大‘腿’,“就这么办。”

  魏重润又缓悠悠的补充一句:“要定下一个行价才好,省得有‘奸’商以低于殿上议价外销天竺、大食谋利,扰‘乱’了国策的施行。”

  太子微微笑了笑,知道尚书令这话是针对殿上的几位世家宰执而言。

  ‘药’行利润甚高,南北闻名的几大‘药’堂都是大世家开的。大唐已经不是东晋、南北朝时代,世家耻于言利,如今为了高利行当,世家能打得头破血流,暗刀子争着上。贬卖治疫‘药’这么个稳赚不赔的高利买卖,世家焉有不做的?

  但殿堂的策略却不能让牟利之徒坏了。

  太子一向温和的目光锐利起来,扫过众臣道:“尚书令所言极是。”他目光转向丹墀,向圣人奏议道,“臣以为,可由惠爱‘药’局定出官价,诸‘药’铺均按此价收出海关税。”

  惠爱医局是官方医局,由太医署主管,负责炮制‘药’材‘药’丸供应太医及官售,在每个州都至少开设有一家医堂,以平价向平民治病、售‘药’,并负有监督民间‘药’铺定价,平准‘药’价的职能,以及在海外开设大唐官方医局,行医售‘药’——在这些医局中隐有靖安司的人员,就是秘而不宣的事了。

  太子这一建议,便是让民间‘药’铺不敢低于惠爱医局的定价向大食、天竺外销治疫‘药’,否则市舶司按高价收税,‘药’铺以低价外售,即使不亏,赚取的利润也少了。

  但民间‘药’铺还是有空子可钻,只要比官价低出几文钱,损失的利润也不会很大。

  于是太子又补充,“若有低于行价贩卖者,一经靖安司发现,立即吊销贩卖外销‘药’的凭历。”

  太子的声音温润如‘玉’,却是摆出了靖安司这个大利器,几位世家宰执眉角都‘抽’了一下。

  魏重润和邵崇廉对了个眼神,心中都暗笑,便觉得文憎武嫌的靖安司有时也是可爱的。

  两人正想附议,却又被张夷直抢了先,高声赞道:“太子殿下英明,臣附议。”

  魏邵二人都暗嗤声“马屁‘精’”,虽然这位尚书左仆‘射’历来是太子的拥护者,但表现得这么殷勤,难免让人觉得牙酸。两人心中不耻,神‘色’却不‘露’分毫,均道:“臣附议。”

  裴昶皮笑‘肉’不笑的乜了张夷直一眼,心里哼一声,与崔希真、中书左卿杜策一起拱手道:“臣附议。”这三位世家宰执心里都‘阴’森森的想着,几大世家碰头协商分这块饼时,一定要踩吴郡张氏一脚——做出个“一心拥戴太子殿下”的样子,忒让人堵心了,就他是忠臣,嗤!

  殿议出来后,中书令和‘侍’中走在一块儿,慢悠悠往政事堂行去,渐渐落在最后面,与其他人拉开了距离。裴昶双手背在后面,望着前面几人的背影,说道:“这次,还是和庭州一样?”

  他说的是兰陵萧氏。

  按大唐的规矩,凡是掌兵权的武将——从三品以上,其五服以内的同族,若是世家出身,则还包括世家直系三代在内,都不得授任宰执和台谏官,以及武英阁、兵部、军器监官员,而萧氏世袭河西奸’商以低于殿上议价外销天竺、大食谋利,扰‘乱’了国策的施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