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谁的利益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京都六月,政事堂最热议的事有两项。,访问:.。

  而这两项,都与李毓祯有关。

  因为两项议案都是由她提‘交’到政事堂。

  如果仅仅是一位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位副宰相的上章,还不会让政事堂三位太宰同时重视,召开堂议,紧锣密鼓的讨论,完全没有“拖延症”这种连政事堂也不能完全避免的症候出现——当然这个拖延往往是因为各种利益的纠扯,‘私’下里没有博弈出结果而导致,绝少是因为个人工作拖沓所致,能入堂阁的相臣们都不会犯这种容易让政敌和御史揪着攻击说“身体‘精’力有限,恐不堪执政之负”的低级错误——因为这位副相还挂着未来储君的衔头,而至多两年后,这位未来储君便会是“皇太子监国事”,只要认为自己在政事堂能干下去的,都不会对其提‘交’的大议案表现出怠慢,而在这位未来储君曾经明显表现出对“拖延症”的厌憎后,政事堂出现连日议事不辍的状况也就不奇怪了。

  第一项议案就是平民住房贷的提案。

  这项提案在六月初一送抵京城后,政事堂便以极为高效的效率,在四天内完成了这项被宰相们睿智的提高到“攸关国计民生”地位的重大议案的讨论,初步同意在广州试行,堂议签署的章奏呈报圣人御批后,便成立临时的住房贷试行司,由尚书右丞牵头负责,由各部司协同制定试行方案,这就是专职官员要做的事了,比如主管财赋、商税和商户入籍管理的户部、太府寺,主管房屋建造要给出承建价格预算案的将作监,有招标经验的兵部都造院要拟定招竞标章程等等。

  隔了几日,政事堂又开始了第二项议案的讨论。

  这第二项议案是在六月初三送抵京城,因有李毓祯的封印,都进奏司照例不作拆封,直接呈递到尚书令魏重润公房。但这位宰相阅过后没有立即提付堂议,而是压了几天,其间令傔人传入太医署令皇甫安存入公房议事两次,又分别见了户部、太府寺官员,第六日才提‘交’政事堂,请诸位相公堂议。

  崔希真、裴昶这两位太宰和张夷直等少宰都‘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眼‘色’,和心照不宣的表情。

  就在这段时间,这些世家宰相们都已经通过各自的消息渠道得知在广州发生的事——秦国公主冒雨去了白云山。是什么事儿需要这位冒雨过去?再者夏天的雷阵雨明显下不长,就这半个时辰一个时辰都等不得。如果是太子这种真谦逊、礼贤下士的,倒不觉得奇怪,或者是沽名钓誉之辈,也能做出这种事,但这位殿下谦逊?呵呵;礼贤下士?呵呵呵;沽名钓誉?更呵呵,连装样子都懒得装。再者,到了广州十几天都没去三元宫,难不成下场雷暴雨就忽然想起应该冒雨去拜访一下道潇子显示诚意了?呵呵呵,世家主们表示,这天气真好。

  世家的探子们还是敬业又有能耐的,很快查出秦国公主是去三元宫见至元道师,而且是“拜访请教”,虽然查不出两人谈了什么,但可以往前推因由,公主殿下是在见了太医丞胡汝邻之后冒雨出行,而这位太医丞正和广州医官局制定一个据说“大计划”……于是,整件事的原委很快被探子们查清楚了,而沈清猗那份札子的抄件也很快出现在了各个世家宰相的案头上。

  唯一例外的,可能就是寒‘门’出身的副相、‘门’下左卿邵崇廉了——虽然邵家也是三代官宦家庭,但底蕴没法跟这些五六百年的世家相比,而且邵崇廉是江南西道洪州人,离岭南远,即使为副相四年,手也伸长不到岭南去,对广州发生的事情当然没有世家那种便捷的渠道。不过,他脸上也无讶异之‘色’,因之前魏重润已跟他通过气,而且比起其他宰相,他还多了一份秦国公主评论推荐此疏的呈札抄本。

  魏重润将这份议案压了几天,一是这份议案虽然重要却不紧急,二是给自己了解和思考的时间,当然也是给其他宰相思考的时间。能真正提上堂议的议案,其实在宰相们心中都有了腹案,提‘交’堂议不过是各方利益的博弈——对自己和家族是否有利;利大,还是利小;能从中攫取多大份额,诸如此等。真正从国家和百姓利益来考虑的,很少,世家宰相中更少。(www.wx.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