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见徐晃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轻叹了口气。

  “想不到远在洛阳,还有人能记得我的名号,真是世事无常啊。”

  随后为我讲述了他为什么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的缘由,那故事是相当的传奇,那绝对堪比《水浒传》宋江上梁山。

  原来徐晃在几年前还是河东郡的郡司马,在一次逃犯追捕过程中,他一时间善心发作,放走了一名在当地素有孝名的逃犯,让他回去赡养他垂垂老矣的母亲。

  这事在古代也算不了什么大事,毕竟大汉以仁孝治国,只要你当时不被人发现,等到死后说不定还会留下一段义释孝子的佳话。

  但坏就坏在,正赶上假借‘监督地方’名义出宫刮地皮的小太监在偶然间得知了此事,那太监那能放过这个索贿的由头啊。直接向徐晃讨要十万金,徐晃虽薄有家资,可那里拿的出十万金啊。

  再想想这些年受到的冤枉气,正所谓‘怒向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气之下,把太监给杀了,自己走到了公府自首。原本,徐晃可以用钱赎罪,躲过刑法。

  但坏就坏在那太监身上,身为天子家奴却被外臣所杀,那就是挑衅皇帝,放大错误的话也可以说是藐视皇权,意图谋反。幸亏徐晃的上司人不错,极力向陛下辩解,这才逃过一死,改为收押五十年(皇上这是有多恨他)。

  也是他命里无牢狱之灾,才关了不到几天,就遇上匈奴入寇。为了防御匈奴,皇帝下诏让河东名将杨奉自组部队,驰援边境。

  杨奉拿到诏书都傻眼了,皇帝麻麻都不给,就要他拉出一只队伍驰援,上哪找人去?但是不照办这属于抗旨不遵,也不是杨奉承担的起的。

  于是,杨奉采用了汉朝的惯用办法——刑徒充公,又把徐晃拉到战场上厮杀了一番。运气不错,打完仗正赶上刘宏改元,大赦天下。这才用战功抵了罪,又经过杨奉举荐,这才辗转到了羽林军内。

  听的我是阵阵佩服,这泥马才是主角模板吧。与他比起来,我的经历就是个渣渣。

  “没想到,公明你的经历这般传奇,曹某佩服。”

  徐晃没有半点自满表情,一脸苦相的看着我。

  “公子不必如此,这些年徐某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只盼着有朝一日能够衣锦还乡,徐某这一生便足矣。”

  “公明若是信我,不如跟着我干一番事业,也不服这一身本领。”

  徐晃用看疯子的眼神看着我。

  “徐某身在军门,自当以朝廷旨意为重。”

  额,拒绝的这么干脆吗?

  还未等我继续拐骗,那边安装设备的士卒们前来回禀。

  “禀告校尉,两位公子。设备已经处理完成,还请指示下一步行动。”

  得,我的差事来了。

  “徐校尉,劳烦你让兄弟们把门口酒桶里的酒倒入布匹上。

  大哥,快找个瓮接着过滤后的酒。

  那两位拉着布匹的兄弟等会可能会多辛苦点,你们坚持下,晚上本公子请大家吃饭。”

  在徐晃的协助下,院子里众人各司其职很快就把买来的酒过滤了个干净。

  一旁帮忙的曹老哥对我的行为感到疑惑不解。

  “小弟,哪有怎么酿酒的啊?人家酒都酿出来了,你稍微处理一下就成你的酒量了?”

  “大哥,山人自有妙计。你切看着吧。”

  看着士卒们确实把酒过滤到了极限,我便开始下一个步骤——蒸馏。

  看着用青铜鼎和新筑的凸角铁盖组成的蒸馏装置,我的心里对能成功蒸馏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

  ‘以往我见过的蒸馏装置大都密封装置,从未用过这么简陋的蒸馏设备,真担心会不会炸锅啊。’

  不过转眼看到布匹上过滤出来的大片酒渣,我的心中一边是庆幸自己没有喝古代酒,一边又对自己的方法产生了信心,反正弄出来的酒再差也比这些渣渣酒强不少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锅盖上聚集的蒸馏酒慢慢的沿着四周的凸起

  流入了四周预先安放的陶碗里。一滴、两滴……,渐渐的碗里的酒是越来越多,这周围的酒气也是越来越浓。

  随着鼎内的最后一滴液体流出,我在大汉朝第一次酿酒宣告正式成功。五千字大章,感谢各位书友的大力支持。你们的关注,就是清汤创作的动力。还请各位大佬踊跃发言,多多指正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