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111章 太大了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60年代或者70年代,若是有国际生物研究会议,与会的老朋友会谈自己的实验和理论,并不多谈实验室条件和收入薪金,但到了80年代,情况颠倒了过来,老朋友们总是在谈论实验室条件和薪金,它们似乎也比实验和理论更能证明成功,或者说,实验室条件和薪金的重要性,在慢慢的超过纯理论的价值。

  特拉普首席技术官依旧保持着做教授时的严谨,看过了杨锐的实验准备与实验设计,又检查了他安装的设备,才退出脏器生化车间,让杨锐和他的实验助手自己操作。

  近百页的翻译文献,看起来也不轻松,特拉普也算得上尽职尽责了。

  而更让他感兴趣的显然是杨锐本人。一名中学生,能够撰写学术文章,在世界范围内不能说稀罕,每个国家都有不少的早熟少年,可是,能看了说明书,就帮工程人员安装先进设备的少年,显然是非常少见的。因为这更多的是经验问题。

  特拉普因此问了好些个问题,得到了相对满意,却不是真正满意的答案。

  想来,也只有这种时候,特拉普才能重新找回教授的幸福感。

  西堡肉联厂的贺海川和宁民也进了脏器生化车间,帮杨锐操纵数量众多的大型设备。当然,说是大型,最多也就是几十升容量的装置罢了,80年代的生物制药公司,处理能力普遍不高。

  他们听杨锐和特拉普的对话,基本是听天书的感觉,有翻译帮忙也是一样,到了实验开始,二人还是没有搞明白整个循环运转的体系,只能像是何成和姚尺一样,做某个局部的工作。

  杨锐设计的辅酶q10的生产线需要10名工人,现在算上他自己有5个,虽然仅有总数的一半,勉强却也够用。

  这种运行效率也正是英国人所看重的,他们都不耐烦管理大量的工人,十名工人加一名脱产干部的组合,非常符合其预期。

  西堡肉联厂方面比较无所谓,从内心里,他们其实是希望增加工人数量的,这样也就有了更多的编制。但从另一方面讲,他们承担着制药工厂的工人培训和工人管理的任务,越多的工人数量,也就是越多的压力。

  原来的西堡肉联厂脏器生化车间就是一个班组二十多人的编制,现在划10个人出来,倒是不用他们费什么事。

  如此一来,等于西堡肉联厂白得了制药工厂的股份,管理层倒也挺高兴的。

  至于地皮和厂房,对于一家副厅级规模的工厂来说,也就等于没有付出了。偌大的西堡镇,有此规模的工厂一个都无,现在的土地又都是划拨性质的,除了些砖瓦人工,他们想要多少厂房就有多少厂房。

  倒是全新的生物制药工厂,对西堡肉联厂来说颇为新鲜,也有不少人围在原来的生化制药车间外面,大眼瞪小眼的参观。

  两天后,3吨重的干猪心被消耗的一干二净。

  将近1公斤的辅酶q10,也以大颗粒的结晶呈现在众人面前。

  “称量了吗?”弗兰奇搓着手问。

  “980克,接近一公斤了。”杨锐将口罩解了下来,在助手的帮助下脱防护服。

  弗兰奇默默心算,连连点头,道:“产率果然很高,特拉普先生,特拉普教授?”

  特拉普低着头看结晶,像是完全没有听到弗兰奇说什么似的。

  弗兰奇不得不轻轻的拍了他一下。

  特拉普“啊”的喘了一口气,用手掸掸肩膀,所看重的,他们都不耐烦管理大量的工人,十名工人加一名脱产干部的组合,非常符合其预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