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面楚歌】第1/3段
最新网址:www.wx.l</p>经过三次东西大战,两魏元气损伤不少,双方都有一个恢复的过程,因此太平日子过了近三年,首先蠢蠢欲动的仍然是东魏。东魏兼尚书仆射、河南道大行台侯景坐镇豫州,侯景虽然识字不多,却有治理一方的大才,他南防梁朝西拒魏军,河南的事从此让高欢高枕无忧。在这种形势下,高欢迫不及待地要同宇文泰再次决一死战。
公元542年8月,高欢自晋阳出兵西征。大军到了玉璧,不走了,汾北冒出来的这座玉璧城令高欢十分头疼,有这么个碉堡杵在这里,他根本不能安心渡河,再笨的人也知道,只要他的主力部队过去了,玉璧的魏军随时会截断他的粮道,没有了后勤保障,仗根本就没法打。
所以,要想痛痛快快地到关中跟宇文泰掐架,首先得过王思政这一关解决掉玉璧。高欢大军将玉璧城围住,但是玉璧地势险要,强攻必然是一场恶战,所以,高欢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守城的是王思政,当年挟持永熙帝元修的两大奸人之一,高欢一直对他非常痛恨,但是,为了减少点损失,为了能顺利攻占长安,小不忍则乱大谋,何况冤家宜解不宜结,王思政只要肯投降,咱们还是可以重归于好的。于是,高欢向城中投书劝降,开出的条件是并州刺史,并州是东魏大丞相府所在,其地位甚至比相州还重要,谁干过并州刺史?高隆之、高澄,他们一个是高欢最信任的兄弟,一个是亲生儿子。
为了让玉璧屈服。高欢开出的价码可以说足够高,但是,高欢失望了,他太不了解王思政这个老对手了。
相反,王思政对高欢太了解了。两人虽然在一起共事的时间不长,却一直貌合神离,王思政把高欢看做独霸朝政挟持天子的权臣,高欢把王思政、斛斯椿看做皇帝身边的奸佞之徒,高欢一直认为,元修出走的罪魁祸首不是他这个大丞相。而是皇帝身边的宵小们。
当初,王思政不愿容忍高欢,如今又如何能屈人之下。何况,王思政现在深得宇文泰的信任,宇文泰把潼关以西的军事行动全权委托给他。他是感激的,何况,以王思政的风度性情,当然不是高官厚禄所能打动的。王思政让长史裴侠回书,裴侠不负所望,写的回信词句壮烈,他在信末反诘高欢:可朱浑道元不远万里去投靠你,
你怎么没有让他做并州刺史?言外之意。并州刺史不过说说而已,做不得真,那么重要的地方。除了高家人还能放心交给外人?玉璧方面的回书让高欢很无语,这事后来传到宇文泰的耳内,宇文泰对裴侠的应对非常赞赏,玉璧之战结束后特别提拔他做了河北郡守。
裴侠就是当年随孝武帝元修入关的河东解人裴协,孝武帝跟高欢翻脸的时候征集各地军马入京,时任东郡太守、防城别将的裴协率部曲到了洛阳。那时候王思政正一门心思怂恿孝武帝跟高欢摊牌,并把关中当做了最后的底牌。wx.l但是裴协一针见血地指出宇文泰绝对靠不住。到关中恐怕是“据于蒺藜”。
唬得王思政连问:奈何?裴协无奈地说:高欢是眼前的忧患,西巡事将来的问题。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证明了裴协的确见识非凡,王思政对他非常钦佩。孝武帝西迁,忠心不贰的裴协顾不上东郡的妻子随行入关,做了西魏大丞相府的士曹参军。
沙苑大战裴协率乡兵参战,成为当时及时赶到战场的少数几支兵马之一,给宇文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领导满意了一切都好办,战后论功行赏为他进爵为侯,并赐名为侠。从此,裴协改名裴侠。
王思政出镇玉璧,特别请这位有见识的老朋友过来做了军府长史,帮他打理军政要务。高欢看罢书信,明白王思政是铁了心跟宇文泰混了,软的不行只有来硬的了,于是下令强攻。
坐镇关中的宇文泰当然也知道玉璧的重要性,所以得到玉璧被围的消息后,立即自华州率诸将出兵,到了蒲坂,留下太子元钦驻守,自己率大军缓缓向玉璧移动。高欢强攻玉璧九日,玉璧城纹丝不动,于是,闪电战变成了拉锯战,双方就这样耗了下去。
宇文泰驻军观望,从心里讲他并不愿意同高欢决战,毕竟河阴的阴影还未完全在西军心头散去,所以,他虽然来了,却只是慢腾腾地行进。
王思政不断送给宇文泰惊喜,他并没有要求宇文泰马上救援。攻城不是高欢的强项,守城却是王思政的强项。不幸的是高欢,很快,高欢遇到了比王思政更强大的敌人。八月份从晋阳出兵的时候,天气仍然炎热,军士都穿着单衣,原想速战速决,赶在入冬前班师,哪知道碰上王思政这个硬骨头,一座小小的玉璧城居然生生拖了两个多月没有拿下参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