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大周王朝】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赵普却回答道:“我倒不是怀疑这几个人对陛下的忠诚,可是他们手中的兵权太重,又缺乏御下之能,万一有部下拥他们做乱,结果又将如何?”赵匡胤立时醒悟过来,他本身就是打着“部下拥立”旗号登基的皇帝。

  前事不远,一旦事机成熟,谁能保证这些人就不会因别人“拥立”而夺了他的江山?赵匡胤不仅陷入深深地思考。

  当年七月的一天,赵匡胤把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禁军中挂头牌的将领们都召到宫中,设宴款待。

  酒至半酣,赵匡胤突然摒退左右,叹声说道:“我能当上皇帝,靠得全是你们的拥立。

  可自从登上了这个皇位,我才知道,皇帝真不是一个很理想的职业,操心的事情太多,哪有当年做节度使那般快活?不瞒你们说,自从住进这座宫里,我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众将都很诧异,忙问道:“皇上,究竟是什么原因才造成了你现在这个情况?眼下咱们国家很好很强大,如果嫌皇宫不舒服,咱们可以拆了重盖嘛!”

  赵匡胤叹了口气说道:“这不是明摆着的嘛!皇帝宝座这么好,谁不想上去坐一坐啊!”

  众将就是再傻,也能听出赵匡胤话中的含义,哪还敢继续坐下去?全部跪倒在地,对赵匡胤说道:“皇上何必如此多虑?现在咱们的政权已经稳定了,谁还会有那么卑鄙的想法?”

  赵匡胤说道:“你们这些人,都是久经考验的好干部,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你们的忠诚。可是你们想一下,要是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硬把黄袍披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就是想拒绝,还能够做到吗?”

  众将等人都吓得是汗流浃背,跪在地上对赵匡胤苦苦哀求道:“臣等愚昧,求皇上能给我们指条生路。”

  赵匡胤便道:“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过。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籓,多置良田美宅、歌舞儿女。终日饮酒娱乐。既能尽享天年,又能为子孙立永远之业!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众将听罢无不感激涕零,顿首拜泣道:“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第二天,以石守信、高怀德为首的这些禁军将领们,就纷纷称病请求罢去军职

  。赵匡胤也就顺水推舟。任命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其中仅石守信一人还在名义上兼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其余皆罢军职。

  这是一件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事,被人称之为“杯酒释兵权”。从表面上看,赵匡胤只不过是通过和平方式从这些宿将们手中收回了兵权,似乎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但实际上,他所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却远不仅于此。

  因为赵匡胤在解除了这些宿将的兵权后。紧跟着就开始大搞军事改革,首先是废除了殿前都点检这一官职,并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一分为二。这样禁军的军权就分成了三份,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统领,即所谓的三衙统领。

  同时成立不同于前代的枢密院,用以分三衙之权。自唐末以来,枢密院的权力是非常大的,甚至曾一度凌驾于相权之上。但赵匡胤成立的枢密院,是以文官主事,手中也仅有调兵之权,这就与三衙形成了相互制约。枢密院有权调兵。但不掌兵。而三衙虽然掌兵,但又无调兵之权。各自独立,相互制约。谁也无法单独作乱。

  其次,实行内外相持政策。赵匡胤将全队分成两半,一半屯驻京师,另一半戍守地方。京城驻军有能力制服外地叛乱,而外地驻军又有能力扑灭京城驻军的兵变,使得内外军队互相制约,谁也不敢轻易发动叛乱。

 &emsp拒绝,还能够做到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