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李白:长安,我来啦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的乌骓马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奔驰,奔向我的理想之地——大唐京都长安。

  屈指算来,天宝元年,也就是今年,我已经四十二岁了。这么多年,为了能使自己的名声更响亮,更快地被被朝廷知道,我也不知道曾经拜见了多少都督、刺史、长史、太守、司马、参军,甚至县令。可是,这些官员们大都对我敷衍了事,不理不睬。就算是见了面,也很勉强,有的还当面直斥我狂放粗野,不成体统。

  唉,想施展自己的宏才大略,为国尽忠,报效朝廷怎么那么难?难道我真的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吗?

  不,绝对不是!那是他们这些人没有一双慧眼罢了,这些有眼无珠的人又怎能识别出天下英才?

  静下心来想一想,改变我命运的契机,应该是从结识了司马承桢先生开始。

  司马承桢先生是道教上清派的大师。上清派从南朝陶弘景开始,就一直被历代朝廷所器重。陶弘景还被称为山中宰相。他隐居在茅山,南朝的皇帝遇到解决不了的大事,往往会派人到茅山向他老人家认真请教。陶弘景之后的王远知、潘师正也都被隋唐朝廷奉为上宾,他们的·名声同样也天下皆知。

  司马承桢先生作为潘师正先生真正的高徒,被当今玄宗皇帝十分看重,并多次向他请教。开元年间,我曾经在江陵拜见过他老人家,献上了我精心准备的《大鹏赋》。司马大师看完以后,很是赞赏,说我就像大鹏鸟一样,前途不可限量。可是,他老人家不久就仙逝了,我在世上少了一个真正的知音,这是多么令人难过的事情呀!

  司马大师过世以后,他的弟子吴筠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相知相得的好朋友。我们曾经在剡溪共同隐居过一段时间,求仙访道,饮甘泉,卧山林,弹琴吹笛,谈玄说道,其乐无穷。

  天宝元年的夏季,也就是今年夏,我的好朋友吴筠被朝廷征召。到了初秋时节,我也被朝廷征召。这个自然是好朋友吴筠先生大力推荐的结果。能有这样肝胆相照的好朋友,帮助我不遗余力,我这一生也算是值了。

  与此同时,我也深感当今皇上的无比圣明,真的是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

  说心里话吧,我这一次到长安,确确实实是准备要干点大事的。

  我的目标是当上大唐的宰相,并且不是像开元年间卢怀慎那样唯唯诺诺、毫无主见的伴食宰相,而是运筹帷幄、调度有方、指挥若定的名相,就像前朝的姜子牙、诸葛亮、范蠡、管仲、王猛、谢安、张良那样,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我肯定是符合做宰相的条件的。从文的方面说,写诗作赋,倚马可待。武的方面,我从十五岁开始就学习击剑,后来又拜大唐第一剑客裴旻为师,剑术的修为日益精湛,可以同时投出二十把短剑,并且全部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

  你可能还不知道,我曾经在蜀中的戴天山,拜纵横家赵蕊为师,向他学习治国安邦的本领。可以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制定的措施必须符合实际,才能切实有效。

  因此,我可以大胆地说,就算此生做不出姜子牙、张子房那样的辉煌业绩,但是,要超过本朝的姚崇、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他们,还是大有可能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很自信。就算你现在不信,三年以后,不,一年以后,你就会相信的,不然的话,咱们就走着瞧吧。到时候,你就会真正知道,我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

  经过连续几天的长途跋涉,我终于来到梦寐不忘的长安城下。

  我勒马在雄伟壮丽的明德门前,看着进出长安城川流不息的车马和来去匆匆的人流,我万分激动地在心里面大声呼喊:长安,我又回来啦!我再也不是匆匆的过客啦!我要在长安干出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宏大事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先人,对得起看得起我的亲朋好友们。你们就看我的表现吧,一定会让你们大吃一惊的。

  长安我过去来过,城里的道路也还熟悉。我骑着乌骓马来到招贤馆,自报身份以后,小吏安排我住下来。

  约莫有一刻钟时间,小吏说有客人来访。

  我心中纳闷:我刚刚到达长安,谁就知道我已经来了呢?

  我正在思索,一位身穿道袍的中年人已经到了我的面前。

  “太白兄,别来无恙。”中年道士说。

  “是吴道长啊,太好啦。我正在想,到底是那位客人过来了呢?原来是老朋友,快屋里请。”我一看,原来是吴筠道长枉顾,不禁大喜过望。这次来长安,我最想见的人就是他。

  我拉着他的手,让他到屋里坐下狗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