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贺知章:长安一梦第2/2段
突然,我灵光一闪,想到一个人来——太子的侍读李泌。
李泌七岁时,就被玄宗皇帝成为神童,是个天才级的人物,如今已经二十出头了。李泌性情柔中带刚,学问博大精深,遇事冷静,处事果断,是张子房一类的人物。
日后能辅佐太子成就大业的,也许就是李泌了。
既然无牵无挂,何不早日挂冠?
我十分郑重地上书一封,恳请皇帝恩准我辞职归乡。
皇帝对我慰留了一番,但看我去意已决,就不再勉强。
隔日,皇帝在大明宫紫宸殿召集百官,举行宴会,隆重为我送行,并亲自为我赋诗一首留作纪念。文武百官每个人都为我吟诗赠别,情谊何其深长!
我在朝中的朋友很多,很多人都舍不得我离去。特别是太子,更是泪光盈盈。我理解他的心情,这两天我已经送给她八个字:仁孝持重,韬光养晦。我不能再陪他了,希望真的能有比我高明百倍的人将来助他一臂之力。
第二天,我正在屋里收拾东西,翰林待诏李白过来看我。
“贤弟,屋里乱七八糟的,怠慢啦,请勿见怪。”我笑着说。
“客气啦,贺老。”李白说。
“从今天起,老朽就是一介平民,贤弟却是朝廷命官。你亲自来看望我这个老百姓,老朽很荣幸啊!”我半开玩笑地说。
“贺老这么说,岂不是要羞杀李白?”李白也笑着说。
“开个玩笑,贤弟不要当真。”
“如今春暖花开,还没有到秋风乍起的时候,贺老就这么急急地告老还乡,是不是特别想念家乡的蒓羹和鲈鱼脍呢?”
我哈哈一笑,李白这是用张翰的故事来打趣我。张翰是西晋人,曾经在京城洛阳当官。有一年秋风乍起的时候,他突然动了思乡之情。想回到家乡吴中品尝美味的蒓羹和鲈鱼脍。他说,人生最难得的就是自由任性,岂能为了官位和名利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受约束呢?
“贤弟说的有理,老朽的确是有点怀念家乡的美味啦。老朽以为我们镜湖的蒓羹和鲈鱼脍,比吴中的味道更美。”我说
“看来,李白是没有这个口福啦。”李白笑着说。
“那你想不想有呢?”我笑了笑,问道。
“怎么不想,李白做梦都在想。”李白说。
“那你也辞官呀,陪老朽一道去会稽,不就能天天吃到美味可口的镜湖蒓羹和鲈鱼脍了吗?”我笑呵呵地说。
“好啊!李白现在就去辞职。”李白装作一本正经地说。
“玩笑,玩笑。莫要当真。贤弟年富力强,才华横溢,正是大展身手,报效朝廷之际,岂能像老朽这样告老还乡呢?”我说。
好朋友见面,饮酒自然不能免。
我们心里都很清楚,这应该就是我们在长安的最后一次共饮了。喝着喝着,李白不无伤感地说:“长安和会稽,间隔数千里,山重水复,今后李白要想和你见一面,也是很难很难的呀!”
我微笑着说:“我们以后还可以书信联系嘛。”
“虽然说可以书信联系,但怎能像今天这样把酒言欢?”
“说实在的,老朽也不愿意和你,还有长安的诸位好友分别,只是......”
“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李白今天也要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贺老也。贺老是我的知音啊!”
“贤弟,你也是老朽的知音啊!古人说: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老夫和你相见恨晚哪!”
我看李白神情郁闷,已完全没有平日潇洒自如的样子,知道他应该是遇到了不顺心之事。他这个人,才学既高,品行也还可以,就是内心存不住东西,喜怒外露。这对于隐者来说,是本真、是坦诚,但对于在朝为官者来说,就是狂放、就是自傲,早晚会碰壁。
作为朋友,我应该让他清醒一下。
我就以我在长安为官五十年的经验告诉李白,保持性格中的纯真固然是好的,但是不要太锋芒毕露。如果太过外露,时间长了,难免会招来一些人的妒忌和报复。退一步海阔天空嘛。老子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凭他的真才实学,不要计较太多,必定可以干出一番名堂,不误他来长安的初心。
“贺老之言,是一剂良药,李白定当牢记。”
“好!期待你早日功成名就。如果贤弟今后在朝中有什么不如意之处,就来会稽找我,老朽自会陪你大醉狂歌。”
“多谢贺老。如果那样,李白定会到会稽拜访你。”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