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初见曙光第1/2段
平兰一中传来一则消息,引起大家围观。该校历史最强学霸-省理科状元从清华大学毕业,分配到某国营企业当技术员,很多人还停留在“学优则仕”的传统观念里,认为去当官或当科学家才是学霸应有归宿,这打破了传统的认知,时代赋予他新的内涵。这位高材生的父母均是一中的教师,难免引进大家近距离关注,当然少不了惋惜之情。
范永志对于成功定义很是迷茫,停留在课上的一些理论。《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讲。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通过古人的教诲,他不认为校友到基层锻炼也许是好事,只要立志深远,脚踏实地,勇于拼搏,一定会搏出一片天儿。
随着新的事件发生,往往会冲淡旧事件的关注。一年一度高考发榜的日子到了,学子们,还有焦虑中的家长们迫不急待地像接到号令一样涌向县一中,在操场正面的宣传墙上用大红纸将学生考试成绩张榜公布,没有姓名,只有考号,总成绩和单科成绩。范永志挤在人群里翘着脚焦急地扫描着记忆中的准考证号码,终于在靠下的地方找到了,总分420分。他略显失望,如果仅凭这个成绩只能上个专科院校,但与体育、音乐特长生相比,倒还算作不错的成绩。
学校同时发出光荣榜,文理科分别进入本科线多少人,进入专科线多少人,在没有扩招之前,这所高中每年考取本科一般为60至70人,专科生大约150人左右,能够考取大学可以说是千人挤独木桥。城镇学生升学率较高些,到了下面乡镇,能够上本科就是凤毛麟角了。
1990年8月20日,首批录取通知书到达平兰一中。范老爷子这几天每天都到县一中传达室门前转一圈,他在县城做建筑工人,工地离学校不远,时间一长与传达室师傅都认识了。今天,范老爷子又到传达室转悠,外面小黑板上赫然写道“某某飞行学院范永志”,他兴奋地直接冲进传达室。
刘师傅道:“老范,你干嘛?”
“领大学录取通知书呀!”范老爷子答道。
“哈哈,这个你出一万块,也不给你”刘师傅开玩笑地说。
“今天,我还真得拿走一本呢,我儿子范永志到了下面乡镇,能够上本科就是凤毛麟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