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观百样人生第1/2段
刘武生是自带着一身侠气,看似瘦弱的身板,蕴藏着无限的能量,一拳一剑行走天下。
范永志走到院子里,看到刘武生正在利用闲暇时间练习杨氏太极拳,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柔中带刚。旁边几个退休老干部正在观摩,啧啧称赞,时而而响起阵阵掌声。
当时正是武术热的年代,传统武术被炒的飞上了天,气功热席卷中国,号称中国气功第一人-严新,都说他有特异功能,说的神乎其神,大兴安岭的一场火灾让严新又抓住了机会,他在消防人员数小时的艰难救援工作后,以一句自己“远程发功”才扑灭了大火又登上了报纸。
范永志对于功夫的认知,始于电影《少林寺》,这部八十年代最上座的武打电影,让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或许哪个男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武林梦,对于范永志来讲,更是痴迷。他曾经买来一本《棍法》,每天煞有介事地习练。
当范永志遇到了刘武生,才对传统武术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刘武生讲,“中国需要尚武精神,需要武德,但不是要谁将谁打倒,而是一种传统文化,一种养生的态度。”
“我觉得中国武术最厉害,听说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空手道都是起源于中国,中国是功夫的发源地,当然中国武术当然应该是最棒的!”范永志讲。
刘武生说,“其实我师傅说的对,武术起源于冷兵器时代,现在已经把技击性放到了次要位置,更多的是套路,表演为主,与现代竞技体育已疏远,比如拳击和自由搏击,可能在速度和力量上更胜一筹,如果真的比试恐怕很难取胜。不能被文学影视作品所蒙蔽。”
范永志对此并不完全认可。但对刘武生没有像许多习武者那样自吹自擂,而是保持着一分清醒。
刘武生对他师傅非常敬重,因为他曾经是一名军人,与日军作战时,是一员勇往直前的武士,他利用一身好功夫,一路拼杀,成长为国民党团级军官。但在他年龄进入耄耋之年后,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对“一技毙命”的武术招式感到厌恶,而对太极拳更加推崇,他认为这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一种养生的哲学,因此,他只传授给刘武生太极拳和太极剑。
范永志从刘武生身上学到了人生的处世哲学,他乐于助人,他不声张,做事情脚踏实地。
刘武生是苦命出身,家中兄弟姊妹8个,他排行最小,文化水平最高,也是家中唯一的大学生,如果不是上军校,恐怕是缴上起学费的。
他为了帮助家里摆脱吃饱穿暖的困境,从小就上山砍柴,用独轮车推到集市上去卖。他还养了许多兔子,帮助父母养家糊口,辛苦而忙碌着,这些经历他从来不认为是痛苦的,更多的是人格上的锤炼,自古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说法,生活揉搓了你,同时也赋予你坚韧的性格。
“老刘,你的功夫到底如何?你没来没与人打过架吗?”范永志问。
“多数人都有虚荣心和功利心,一切都以实用主义为目的,错误地认为练习武术就应该以一抵十才是学到真本领。其实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后来被师傅教训一番,逞强斗狠非练武之人所能。”刘武生淡淡地说。
范永志心里还是想问个究竟,“那你如果与人起纠纷,何以迎战?”
“遇为非作歹者,必须尽全力迎敌,水火不融,如果只是同学之间的矛盾,动手解是上军校,恐怕是缴上起学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