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灸法简介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7月10日上午,陈托其表亲黄金山老先生来寒舍相邀,黄老年已七旬,与先父向为至交。见面寒暄后便曰:“今烦少先生移步新民,愈我侄媳顽疾。”遂将求治始末相告,余爽允偕行,近午至其家。

  陈医迎入,落座便问:“闻听先生专治**脱出,果之否?”

  答曰:“非专治也,曾治几例。”

  “可有治愈者?”

  “有愈者亦有未愈者。”

  “然则何可愈,何不可愈?”

  “新病而年轻者易治,久病而年老者难疗。”

  “如拙荆之重度**脱出,不知先生可有把握?”

  “尚未经治,实难预料,更不敢夸口许诺。”

  余见陈医视余年轻且系乡间郎中,疑虑甚多。为释陈医疑虑,必让其亲见疗效。乃谓陈曰:“尊夫人现可在家?”

  曰:“行走不便,正卧床上。”

  “可否让余一试针灸?”

  陈闻言尚不敢自专,急趣里屋与妻商议。良久乃出,告谓:“请先生里屋针灸。”

  乃令其仰卧于床,屏气提肛,为针关元、中极、还宫、维宫、**、三阴交等穴,长针斜刺,气达小腹阴中,均用补法,每约10分钟,捻针灌气一次。针完诸穴,患者即觉**阵阵上缩。妇曰:“阴中频频向上收缩,感觉甚舒。”旋又云:“**宽松矣。”

  留针约半小时,令吸气,指按出针。须臾莫妇出,喜曰:“**已收回矣!”即杀鸡烹肉,治馔款待,情意甚殷。余曰:“恐久立复出,宜多卧床休息。”为疏补中益气汤加益肾之品与服。仅三剂而廖。

  后闻人言,莫妇持吾方,专为人疗**脱出,而获利多金。噫!剽人成果者,岂概业内人士哉?

  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生活原因,中年妇女患**脱出者甚多。余治此疾常针灸与方药兼施,收效迅速。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主“男女生殖器患”(《朱琏《新针灸学》)。还宫、维宫、**均为经外奇穴,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便有**穴治“妇女胞下垂注阴下脱”的记载。至于关元、中极便是就近取穴,承淡安《针灸薪传集》称:“关元固下元、益精气、治诸虚百损”;“中极治下元虚冷。”故二穴为疗**脱出之要穴。

  十三、痔疮肿痛

  邻人严某,年逾不惑,有痔疾宿恙,每因劳累而复发。1970年6月,冒暑收割早稻,稻田蓄水甚浅,田中鲫鱼经人搅动,受惊乱窜,众人不时抓得,收工时,人皆有获。而严抓最多。中午,严亲自烹鱼,味甚辛辣,严啖鱼甚多,饮酒微醺。午后又晒场忙碌。夜半痔疾复发,疼痛渐增,明日自采草药煎服,不效。以致痛不能行。连日卧床,**不绝。6月20日晚,其妻来询余:“针灸可否缓解痔疮疼痛?”。余曰:“可也。”遂请余往诊,未至其家,便闻**,及至床榻,睹严某侧身露臀而卧,严见余至,急欲提裤遮羞,并谓:“裤揩痔疮,痛剧且出血。”余急止之。提灯查看,见痔核红肿如桃,翻露肛外,痔面及肛周,血迹斑斑。严谓余曰:“肛门灼热如燎,疼痛如锥,日子难熬啊!”

  此系热毒壅滞大肠,结于肛门而成痔疮。令其俯卧,为针长强、会阴、承山,再嘱伸双手,针刺二白。俱用强刺留针,以泻热通经,消肿止痛。留针数分钟,严便曰;“肛门似有凉气吹拂,甚是爽快。”约十余分钟。严又曰:“疼痛缓解矣。”留针约半小时,痛止出针。

  次日严专来告谓:“连夜未得安枕,昨晚幸入梦乡。今行走已不觉疼痛,惟肛门尚觉如塞。”言罢,求再次针刺。余又按昨日穴位针刺一次。后数年未再复发。

  按:痔疮为常见肛门疾患,生于肛门内者为内痔,生于肛门外者为外痔。内外兼有着,为混合痔。严重时痔核红肿痒痛,出血流水。虽为小恙,却也难受。针灸治疗痔疮有立竿见影之效。方中诸穴俱治痔疮,其中长强、会阴为就近取穴。承山不但可治痔疮,还治大便难。二白为经外奇穴,位于掌后大陵穴直上四寸,郄门穴两侧各二分。左右两臂凡四穴。为治痔疮肿痛下血的要穴。

  十四、肩凝症(肩周炎)

  杨某某,赛龙三大队人也。年方五秩,须发已白,视若六旬老翁。1971年春,觉右肩酸痛,活动尚无大碍,未予重视。经“双抢”农忙后,疼痛逐日加重,以致举展皆已不能,终日唯垂其右手,用餐则改左手持匙进食。求治月余,疼痛不减。6月12日,余出诊其邻家王某者,杨见余至,即来询余:“先生有止痛片否?”余答曰:“吾只中医,未用西药。”彼曰:“别药亦可,但求痛止,吾肩痛实难忍也。”余始注目杨某,见其满面苦容,右肩下垂。遂曰:“尔若不畏针灸,吾可立除尔苦。”旁有王家老母,闻言便道:“银针无药,岂能止痛?扎之或旧痛未除,又增新痛。”余曰:“老人家稍侯片刻,便知分晓。”

  诊毕王家病人,便询杨某病痛,则曰:“右肩臂终日疼痛,唯垂手痛可稍缓,苟稍活动则痛如刀割。”

  余问:“可平举或外伸乎?”

  答曰:“不可,腋下僵滞如有胶粘,活动费力且疼痛立剧。”

  问:“可屈肘摸头否?”彼屈肘试摸,手指仅达耳上。

  余扪其肩臂,肌肤不温,稍捏肩臂,直呼痛甚。嘱移步门前,令其忍痛举手尽力上摸门框。杨身倾挨门,屈肘而摸,高可等头,且连连**。余在杨某手达之处,留下标记。尔后引杨某坐坝中凳上,卷右裤管至膝上。于条山穴(即条口透承山)消毒,取四寸长针,向承山方向直刺,俾针尖达于承山穴位皮下,用捻转、提插手法,使针感强烈持久,上达腰背,并让患者忍痛甩动手臂。针约五分钟,王喜曰:“痛已缓,手臂松解矣。”随即加大甩动幅度。渐次可甩动划圈。累则歇息片刻,之后间断甩动。余见痛减,留针10余分钟即出针,再针肩顒、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针毕,杨某则可平展右手。再嘱试摸门框,则无当初之痛苦之容,且升标记尺余矣。王家老母见而笑曰:“此针真能治病。”

  后又照此针二次,遂愈。

  按: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凝症,非笔者所创见,系得益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针灸学》,原书因搬迁而丢失,作者及版本皆不可记。唯其“条承穴”名未忘。验之临床,确有实效。唯针此穴时,刺激须强,使针感上达腰背,患者亦须甩动患肢,其效始著。八十年代,又有时贤介绍“中平穴”(足三里下一寸),治疗本病亦有良效。余亦验过。

  友情提示:各位看官,“现在直接用←→按键就可以进行前后翻页阅读”哦!“按回车[eer]键”还可以直接返回作品首页!赶快体验吧!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