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阳光小美女第2/3段
“是的,我在杂志上看到关于它的信息,我知道焦点的制片能力,一个让你们这么头痛的项目,肯定有它的独特之处。”
叶惟的语气正经起来,年轻的声音听不出儿戏。
这让盖尔有种怪异的错觉,仿佛坐在自己对面的真是个制片人,也有点认真了:“《阳光小美女》的确很独特,我们公司的前身之一‘美国电影’2001年底就买下它了,然后让它变得更好,这两年里修改了有30稿。”
“哇。”叶惟惊呼的一声,好莱坞制片厂得到一个剧本后,立项之后、投拍之前对剧本不断修改,是一道必要的工序。
制片厂往往会找来多个编剧合力去重写和修改,有人擅长台词、有人擅长场景、有人擅长角色塑造……在此之上还有一种人叫“剧本医生”,重金邀请那些著名编剧来工作一两个星期,把把关,提些意见。
所以一个好剧本和一个烂剧本,背后都有着一大支创作团队。
但因为编剧工会规定,只有对原创剧本创作达50%、对改编剧本创作达33%,才有联合署名权,也许一个剧本全部的修改编剧改动的比例加起来会超过50%,单独开来却不够,最后署名的就只有原作者了。
外行人不懂的,以为剧本好坏全因为原作者一个人,其实背后不知有着多少的无名作者,几个、几十个都有可能。像《查理的天使》,17个;《石头族乐园》,32个。
这也是好莱坞剧本平庸居多的原因,过于流水线生产了。
当然独立影片的剧本一般不这样,尤其是独立文艺片,编剧和导演皆为同一人的电影更是如此。只能说,一旦进入了好莱坞的工业体系,凡事都有一套商业流程。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放哪里,两年30稿绝对是一个极高的数字,简直堪比历时十年修改、改了20稿的《月球漫步》。
这样有两种可能,一,越改越好,接近完美;二,乱七八糟,早已毁了原剧本。
“在我们接手之前,原作者迈克尔-阿恩特写下初稿后,已经花了一年时间修改,然后才开始寻求制片。”
就是说,这个剧本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持续创作三年多了!
虽然这是好莱坞最常见的事,盖尔还是有些感慨,又说道:“我们当初会看中它,是因为它有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点子,但我们一直都觉得它的故事发展过于平淡。”
“于是我们请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编剧来,为它加强故事的张力,重新设计人物,写一些新场景,但是……”
他皱眉地叹了声,摊手道:“还是不够,而且它的结局,怎么形容呢……就像你花2个小时转了一圈,得到的只是摔了一个跟头。我们不要好莱坞式结局,但它没有补偿,如果有补偿,它又什么都不是了,你听得懂吧?”
说了这么多,盖尔无法不问这么一句,普通的高中生不可能听得懂,如果这个小“制片人”不懂,那就没什么好继续的了。
“我很确定你说的是英语。”叶惟顿时笑了,小姐们先生们,我不是普通的青少年,我是个恶魔!
稍微酝酿后,他继续道:“观众需要补偿。因为人们走进电影院,不是要去看一个真实世界,是要看一个对现实世界有所补偿的世界。在那里,英雄会战胜坏蛋,真爱会走到一起,真理会得到宣示,公正会得到伸张……这些让人兴奋的美好渴求,只有在那个想象世界中才能实现,而生活远远不能满足我们。你知道,一走进电影院,现实就该终结了。”
“现实在这里终结”,这也是南加大电影艺术学院的校训。
想一想,如果《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最后逃狱时被击毙;如果《阿甘正传》里阿甘最后孤独终老,那会怎么样?
“哇。”这次轮到盖尔惊呼了,他不由坐直了身子几分,能说出这么一番话的人,绝不是普通高中生。
“盖尔,我知道我看着很年轻,像《浑身是劲》里的家伙,但你真的可以相信我,我是个专业人士。”叶惟哈哈一笑。
盖尔不点头都不行,继续道:“这剧本还有其它一些问题,有几个很有争议的场景、人物太多、场景也转换得很快……”
“不过我跟你说实话吧,我个人觉得它已经可以了,对结局再修改一下,让观众们笑着而不是骂着离开影院,就能放心投拍了。只是公司里的反对声很高,而且都是些大人物,他们对这个项目已经失去耐心和信心了,不想再纠缠下去,只盼着收回剧本的成本就行。”
“那看来我要赚到了!”叶惟故作兴奋的样子,其实心里澄明着呢,这可能是盖尔的,盖尔还是有些感慨,又说道:“我们当初会看中它,是因为它有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点子,但我们一直都觉得它的故事发展过于平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