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早朝生变故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无论是下江南之前,还是返回京城这段时间,朱厚照是很少上早朝的,除非有特殊情况。



今日早朝是要推销蜂窝煤的,朱厚照自然是要参加。他早早地就穿戴整齐,在刘瑾、谷大用等人的簇拥之下,前去上朝。



刘瑾的伤养得差不多了。本来还需要将养几日的。可是刘瑾着急呀。



谷大用这些日子陪在朱厚照身边,而且还干了这么大一件事情,再不回归的话,地位不保呀。



因此,听说今日朱厚照上朝推销蜂窝煤,他就向朱厚照表示,自己已经伤好了,可以伺候太子殿下了。



朱厚照自然明白他的小心思。而旁边的谷大用则“十分好心”地劝说刘瑾还是安心养伤,彻底好了再回来。



谷大用嘴上这么说,心里却认为你不会来才好呢。



朱厚照对于刘瑾主动要求回来,自然是表示同意的。毕竟这是忠心耿耿的奴才。不能打消他的积极性呀。



朱厚照陪着弘治皇帝,来到了朝堂之上。



正常情况下,诸位大臣行礼后,就开始按部就班上奏。



可是今日需要在早朝上现场做实验,对蜂窝煤和薪炭进行比较。



因此,在肖敬宣布早朝开始后,刘健就首先提出了这件事情。



大家昨日也都知道了此事,所以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按部就班来做,就是了。



可是,当刘健说完此事后,监察御史丁餋浩上奏道“启禀皇上。臣听闻太子在西山开采煤炭,引发了矿难。这定然是上天的惩罚。为了避免引起上天震怒,臣斗胆恳请皇上下令,关闭西山煤矿。”



这一炮,炸得大家目瞪口呆。这是什么情况。



弘治皇帝听了,眉头微皱,看着朱厚照,问道“可有此事?”



朱厚照在西山矿难时,就担心别有用心之人会发难。为此他严令陈锐、张达等人,封锁消息。切不可传到京城。



这些日子,一直平安无事。



没有想到会有人在朝堂之上提起此事。所幸他反应很快,见皇上问起,就如实回答道“禀父皇。西山煤矿的确是出了矿难。经过调查,是因为工人操作不当,引起了塌方。根本不是什么天怒。”



“死了多少人?”



“死了十六个人。不过我已经安排人妥善处理了。寻找他们的家属,发放了抚恤金。”



弘治皇帝听了,这才点了点头。处理得还算不错。



可是丁餋浩依旧是不依不饶,继续发难。他说道“皇上。为什么刚开采,就出现矿难呢。这难道仅是一个巧合吗?这是上天在惩罚开矿呀。臣恳请皇上下令查封西山煤矿。”



有了丁餋浩的引领,一些同意他的观点的御史和大臣就出班附和。



一时之间,朝堂上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弘治皇帝自然不能阻止这帮人发难。



朱厚照想要进行反驳,也被弘治皇帝制止住了。

不过我已经安排人妥善处理了。寻找他们的家属,发放了抚恤金。”



弘治皇帝听了,这才点了点头。处理得还算不错。



可是丁餋浩依旧是不依不饶,继续发难。他说道“皇上。为什么刚开采,就出现矿难呢。这难道仅是一个巧合吗?这是上天在惩罚开矿呀。臣恳请皇上下令查封西山煤矿。”



有了丁餋浩的引领,一些同意他的观点的御史和大臣就出班附和。



一时之间,朝堂上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弘治皇帝自然不能阻止这帮人发难。



朱厚照想要进行反驳,也被弘治皇帝制止住了。



倒是户部尚书佀钟上书道“皇上。诸位大人。太子在西山采煤,解决了滞留在京城的大量流民的生计问题。可以说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而且现在向京城销售蜂窝煤,对我们京城的取暖,可以说是帮助非常大。刚才首辅大人已经说了,蜂窝煤不仅比薪炭燃烧时间长,而且价格远低于薪炭。这可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呀。出了矿难,实属偶然。今后加强安全管理就是了。我觉得应该让西山煤矿继续生产,保障我们京城的供应。”



户部尚书出马了,立刻将局势扭转了过来。



阳武侯薛伦昨日已经从管家那里知道了商议的结果。他也出班说道“皇上。今年灾祸不断,说明我们已经引起了上天的震怒。再因为西山采煤,得罪上天,会遭到更加严厉的惩罚。皇上。咱们已经经不起折腾了,还是停止在西山采煤吧。”



寿宁侯张鹤龄也附和道“皇上。阳武侯说得非常有道理。臣认为应该关停西山煤矿。”



这些人站出来主张停止西山煤矿的生产,让大家都知道,这是因为蜂窝煤会影响薪炭的销售。而寿宁侯、阳武侯等人合伙销售薪炭,那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谢迁说道“西山煤矿出了矿难是否是上天的惩罚,只是大家的猜测,尚没有定论。就因为这种猜测就把西山煤矿关了。我觉得十分不妥。且不说刚刚安顿好的那几万流民怎么办。就是京城的百姓供暖也是个问题呀。这些年,一入冬,薪炭的价格就直线上涨,百姓苦不堪言。至于薪炭价格为什么长得那么离谱,臣觉得应该让锦衣卫好好查一查。”



寿宁侯张鹤龄听了,立马就不高兴了,他反驳道“谢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京城薪炭价格上涨,那是因为供不应求造成的。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而京城周边的树木都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