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胡氏子来投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皇帝当然也知晓,点头道:“孟氏、胡氏免。[www.wx.l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十三州,孟氏占据一州,云州如今也算得在戚薛两家手中,锦州还陷在与南宁的战事中,北面盛国公余孽已占据两州。剩下能调动的,也仅有七个州。

  “闽州乃在王氏治下,王氏已多年不再理事,恐也借兵不行。”兵部尚书突然开口道。

  闽州自王氏迁徙去后,与其他州的刺史三五年一换不同,闽州的刺史之位这些年就没有再变过。二十余年下来,依旧是当年那一个王家子。下面县令虽由京中调派,然而州下各县,县令之职也基本由世家子担任,庶族官员在其中多被排挤,时任不长。

  整个闽州若说还是大隆国土,也只在每年无天灾时,两季定时送往京中的赋税堪堪可证明。

  至于闽州刺史,却是一次都不曾回过京城述职,说闽州乃国中国也没错。

  皇帝此时才想起王氏这一桩来,又是一阵头疼欲裂。王氏有今日,也乃先皇当年作的孽,然也与他有着极大的干系。

  只那些旧事,皇帝从不曾与人言,到今日又被人提醒着想起来,心中也是暗恨。

  生为帝王,没谁忍得下这异姓国中国,还半点不肯将他放在眼里。可王氏当年远退闽州,闽州刺史需得王氏子,乃是先帝所定。

  自然,最为关键的缘由,乃是皇室有把柄在王氏之手。

  王氏虽远遁闽州,然而在世家当中的威望尚在,皇帝就算想收拾王氏,却也想在先把胡氏与盛国公一系解决了,再对王氏出手。

  只到了那时,就王氏抛出当年有些东西出来,因世家势力被削弱不小,皇室也不会再那般惧怕王氏。

  只如今这状况,皇帝也只得叹道:“只将圣旨发出。”愿不愿来,就王氏自己之事了。

  总归还有六州兵马可用,六州官兵六万,各自世家的部曲两万余,加起来亦有八万,再加上运河一带的驻军,十万有余,当是能挡住那五万铁骑。

  皇帝这般决意,诸重臣自然复议,只将领兵之人为谁争议了几分就散了场。

  因此时宫中已落了锁,庶族官员大多选择留宿外宫各部休憩之处。

  只兵部尚书与兵部侍郎,因自持世家出身,讲究规矩,不愿随意夜宿皇宫,而经过层层身份查证,终于在一个半多两个时辰后离开了皇宫。

  两府的马车一直在宫外候着,等见着自家老爷出了宫门才有贴身的小厮上前来提灯照路。

  兵部尚书却是拉着兵部侍郎的手,一起上了自己的马车。

  马车骨碌骨碌在静寂的中直大道上走着,发出齐整的声响。

  兵部尚书良久后才叹了一口气,“不曾想,他竟是留了一把后手。”

  谁曾想盛国公留在边关的那个孙子那般得力,谁又曾想盛国公早就将当今防上了,这在京中一个造反不成,边关就乱了。

  兵部侍郎只捏着自己的手活动着,慢理斯条道:“兴国侯世子竟是没了消息,也不知是死是活。还有仇府二爷,都还在边关。”

  因盛国公的孙子造反了,因此京中到北面的消息就断了,就是能绕路传信,也不知何时才到得了京城。

  因此京中人浑然不知兴国侯世子与仇府二爷的生死。

  不过,兵部侍郎也不是多关心,他更关心的是如今京中暗流下的人心惶惶,“太子妃血溅闻天鼓,这京中早就乱了。”

  就算是自宫变起,皇帝便开始严加看守各道城门,然而还是有着许多百姓寻着机会,收拾了细软离京而去。

  而太子妃之死,更是让走不了的京中百姓们心中惶惶,只是面上不显罢了。

  因这宫变,京中也不复当初热闹。

  “我今日回府,却听得府上的帐房说,京中的米面都开始贵起来。从江南到直隶的米粮,与往月相比,都少了许多。”兵部尚书又道。

  但凡大乱将起,米粮一类的价格就会预先做出反应来。虽此番涨价的可能乃是因为京中严禁的缘由多一些,然而兵部尚书免不得多想。

  兵部侍郎却是不怎的在意,“涨便涨,总归是这一两月的事情。”

  世家里,也不差那点子买米的银钱。等一两月后,京城要么是被攻破,要么是叛军被打退,京中的危机自会解除。

  只兵部侍郎却是更想说那一场叛乱,“要说他这般行事,我是半点不信的。只三千兵士,京中又一直掌控在那位手中……”

  兵部尚书何不知那就是个局,然而等反应过来,太子一系已经死绝,大皇子盛国公一家已经被皇帝赐死了。

  如今太子一系与大皇子一系,只剩下个贵妃被看管在冷宫,加上皇帝自那之后就处处将四皇子带在身边,让淑妃掌凤印。

  皇帝是个什么样的意思,兵部尚书如何不明白,只是因太明白了,再去看皇帝做的这事儿,只能心里骂糊涂。

  “当初也是圣明着呀。”兵部尚书叹道。

  怎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