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我的家乡在东北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绿皮火车的速度可想而知,这车上也没什么空调。也就车厢顶部有几个电风扇能吹吹,好在车窗可以打开,过火车洞时总能吹吹凉风。火车晃荡了快两天才到了京城,到老家还要在四九城倒车。小清的身高已经超过了1米2,必须要买半票。

  记得前世回老家时,奶奶还告诉她,记得腿弯点可以逃票,结果最后被检票员抓住。现在咱不缺那钱,直接半票得了,也省得被人用有色眼光看。这一路上还算顺利,到车站就看见姨姥爷了。

  听说这姨姥爷当年是奶奶家给她订的未婚夫,结果奶奶看上了爷爷,就把自己的未婚夫给妹妹凑成对了。每次一想到这,小清对陈奶奶的敬佩就犹如一江春水连绵不绝,真是太牛了。也幸好陈爷爷还靠谱,吵吵闹闹难免,但对陈奶奶还是挺关心的。这也让小清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可惜不是每个女孩的冲动都能遇到对的人。

  奶奶的老家在沙锅屯,这个屯子就跟乡村爱情里的东北农村相仿。要说东北还是比较富裕的,姨姥家盖的是楼房,不过只盖了一楼,顶子是平的以后可以加层的。因为姨姥爷包了个煤矿,家里还是很富裕的。村子里的人说话都带着一股东北的大茬子味儿,很亲切。

  沙锅屯离海边还远,这让小清有点遗憾。不过那大葱蘸酱是让她很能接受,吃完之后嘴巴可受不了。姨姥家有三个孙子辈。一对双胞胎和一个男孩。几个孩子很快的混熟了,整天的到处疯跑着。

  陈奶奶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上坟。这习俗全国都一样,香蜡火纸加鞭炮。小清和爷爷陪着一块去的。太姥姥的安身之地是在一块视野极好的菜地里,旁边还有几棵小树,能遮阴挡雨。上坟是件严肃的事,小清跪着给太姥姥烧纸,爷爷跪累了爬起来就坐在了坟头边的大石头上。奶奶看见了又骂了他一顿。小清怎么看怎么想笑,自己爷爷也是个混不吝,怎么这么不注意呢?

  前世小清的耳朵眼就是在这给穿的。二婶今生也要帮小清穿耳朵眼,小清没拒绝。陈奶奶更是认为女孩子穿耳朵眼是理所当然的。二婶用的是土法子,先用花椒在耳垂上揉捏,差不多的时候拿绣花针在火上燎燎,还穿上线在香油里浸了一下,最后穿过耳垂。线还要在耳朵上留几天,以后可以换成这里独有的野枣刺。姨姥送给小清一副银耳环,二婶则给了她一对样式比较新潮的耳坠。

  姨姥给小清和双胞胎买了新裙子,小清主动换成和她们一样的蓝色的裙子。咋一看就像是三胞胎。爷爷的假期很快就要完了,陈奶奶要在这多留几天。小清跟着爷爷一起走的。开学也不远了,何况省城和家里都是一堆的事。

  过四九城时,陈爷爷带着小清去逛了天安门广场,路上还买了只烤鸭,装在他的皮包里。带着她去看了主席的水晶棺,陈爷爷听别人说主席左边的耳朵比右边小。就带着小清左边排次队右边也排次队,比较半天也没看出什么来。看这么多参观的人,小清真觉得主席太可怜了。

  两人逛到人民英雄纪念碑下,爷爷又把他的塑料布掏出来铺上。又把他的烤鸭皮包拿出来,拍拍就让小清当枕头。这无厘头的行为太让小清无语了,总之是坚决不干。陈爷爷就自己枕着烤鸭躺在地上休息去了。

  幸亏这时候广场的安保不严,要放后世早就被带派出所去了吧。小清假装不认识他,自己去纪念碑四周看了看。等着差不多了叫醒爷爷。还是拗不过他,又照了张扎了两个小辫咧着嘴傻笑的照片,这时候广场上照相的人,洗好的照片和底片都是通过邮寄发到照相人的手里。小清再次感叹现在人们的单纯。

  回了趟老家也算是增长了见闻了,省城待了两天终于回到自己家了。小清才深刻地体会到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