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关宁铁骑 - 2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什么办法?”

  “现今东奴势大,我大明欲抗东奴,必得安抚蒙古,使其不得折入东奴。蒙古诸部之中,又以察哈尔实力最强,今春以来,察哈尔已西迁宣府、大同,大人为安抚察哈尔,七月已向皇上力荐王象乾大人出任宣大总督,专意处理抚赏察哈尔一事;然就当前情势而言,于我大明最为紧要之处却在蓟镇边外的哈剌慎三十六家。

  哈剌慎本为我外藩,然哈剌慎受察哈尔欺凌,力有不逮,而我又不能加以庇护,去冬今春,塞外又大饥,我皇上对蒙古诸部又尽革其赏,哈剌慎走投无路,遂生转投东奴之意。哈剌慎驻牧于我蓟镇边外,一旦其投入东奴,则我北方藩篱尽失,哈剌慎历年来我蓟镇边外受赏,熟悉道路,倘哈剌慎导东奴入寇,则蓟镇危急,我京师危急!故此,我当务之急乃是趁哈剌慎举棋未定之时,赶紧对其加以安抚,使其不至彻底投向东奴!

  而安抚之策莫过于贸易,哈剌慎大饥,缺衣少食,而我所足者,粮食、布帛;我所缺者,马匹,正可与之贸易,以布帛、粮食换取战马,此法既可安抚哈剌慎,又可解我一时之急,只是大人需立即奏明皇上,陈说此中利害,皇上恩准,我等方可一用。”

  (注:因关宁有屯田,故辽东欠饷主要在于拖欠饷银。)

  袁崇焕听罢,当即言道:“先生此言正合我意,我也早想着要安抚哈剌慎,只是一时还未抽得出时间,我已令祖大寿进驻锦州,收拢内喀尔喀及察哈尔残部,将其安置于锦州边外各堡,使东奴不得与西合,现在,看来已是解决哈剌慎的时候了,事不宜迟,我这就上疏皇上,陈说利害。另外,我还需即刻下书哈剌慎首领苏布地,召其来我宁远高台堡一会,届时,还要请先生和宁前道郭广郭大人随我一同前往。”

  “大人但有差遣,学生敢不从命!”

  议定大事,程本直一拱手,欣然领命,随即告退,转身而去。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九月,高台堡

  深秋的塞外早已是寒气逼人,草原上一片枯黄,没脚高的秋草上还残留着一层白霜,在晨曦中泛着点点微光,远处山岭上,成片的白桦林树叶也已落尽,秋风吹过,只卷起漫天的黄叶在空中飞舞......

  巳时时分,从远处山岗上转出一支十几人的马队,都戴着蒙古皮帽,身穿皮袍,腰跨弯刀,一路逶迤,向高台堡缓缓而来。领头一人,年纪在四十上下,一脸络腮胡须,身材魁梧,骑在一匹青骢战马上,来人正是哈剌慎三十六家首领苏布地。

  哈剌慎三十六家,原为明初朵颜三卫(或称“兀良哈三卫”),因该部曾跟随燕王朱棣参加“靖难之役”,立有大功,朱棣即位后,撤宁王(宁王藩地: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将其藩地赏与朵颜三卫,后朵颜部又与蒙元“黄金家族”一系哈剌慎部通婚,因此,该部又常被称为“哈剌慎三十六家”,他们长期驻牧于大明蓟镇长城喜峰口外一带,其首领苏布地,亦因袭大明“朵颜卫都督都指挥一职”,哈剌慎三十六家世受大明抚赏,本为外藩属部,为大明固边守疆,然随着东边后金的崛起,以及察哈尔西迁的影响,及至崇祯初年,哈剌慎三十六家已成为夹在东面后金、南面大明、西面察哈尔三大势力之间的“必争之地”,哈剌慎三十六家虽然实力不强,但其地处冲要,因此,哈剌慎便也成为一块三方争夺的“肥肉”,然对三方来说,哈剌慎的向背则直接关系国运,如何处理“哈剌慎问题”,它实实在考验着崇祯、皇太极、林丹汗这三位最高决策者的智慧、见识、实力与决心!

  苏布地等人进到高台堡关城,袁崇焕早已率领郭广、程本直及一班随从等候在备御衙门外,苏布地远远望见,连忙翻身下马,抢步上前,单膝跪倒,向袁崇焕施礼道:“苏布地无礼,何敢劳袁老爷亲来迎接......”说着,又连忙回头招呼手下,“尔等还不快与袁老爷磕头!”

  十几名随从不敢怠慢,赶忙一起跪倒,向袁崇焕磕头行礼。

  袁崇焕见状,哈哈大笑,亲自过去用双手将苏布地搀起,“苏都督如约前来,袁某真是万分高兴,大首领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哈哈,哈哈......”

  “袁老爷,这一向可好啊......”

  苏布地见过郭广、程本直等人,又亲热地向袁崇焕问安道,两人说说笑笑,一起走入府衙,来到大堂叙话。

  (注:高台堡乃宁远边堡之一,设备御一名,领兵驻守;备御——辽东镇下级武官,游击将军下属。)

  “尔朵颜三卫,世受国祯元年(公元1628年)九月,高台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