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崇祯裁饷 - 1第2/3段
刘鸿训本性耿直,历来勇于任事,此时被皇上责怪,心里也是愤愤不平,言语间不由地就提高了几度。
崇祯看在眼里,气在心上,可又不好发作,便也不再说话,只坐在龙椅上狠狠地瞪着刘鸿训。
“皇上,刘阁老所说虽是实情,不过,其中却也有值得探究之处。”
崇祯正在恼怒,忽见一位中年大臣出班启奏,此人相貌英俊,身形挺拔,一派清新脱俗气象,却原来是刚从南京调京不久的礼部侍郎周延儒。
周延儒,字玉绳,号挹斋,南直隶宜兴人(今江苏宜兴)。此人打小聪明,素有文名,二十岁时更是连中会元、状元(万历四十一年),乃是一枚妥妥的“超级学霸”,如今,年方三十五岁,已做到礼部侍郎,副部级高官,可谓是大明王朝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崇祯见周延儒要批驳刘鸿训,精神一振,当即催促道:“周爱卿有什么说法?”
周延儒手捧笏板,先施一礼,随即正色道:
“我大明边关,昔日本为防御外敌,今日却要用来防备乱兵了!
前日,宁远一有兵变,朝廷就立即给乱兵发饷,现在锦州又闹,朝廷还是马上发饷,倘若九边各处都纷纷效仿,也都一起哗变闹饷,那朝廷又该如何处置呢?!
士兵哗变要挟,固然是为了要饷,但是,这里面只怕是...还另有缘由!
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唐将张巡率军坚守睢阳,叛军围城数月,城中粮尽,张巡命士卒捉麻雀、掘老鼠以充饥,虽艰难如此,将士们犹坚守城池而军心不变,古人能够如此,为何今天我们的士卒却动辄就要鼓噪索饷呢?!
且不说法比古人,“罗雀掘鼠”,就说今日之关宁,军中并不缺粮,缺的只是饷银罢了,既然士兵们温饱不缺,可为何还要哗变?安知不是那些骄弁悍将,为谋一己之利而蛊惑煽动、借乱要胁呢?!”
听听,听听,学霸的脑回路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周延儒的潜台词说白了就是,“这帮子边将别有用心,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这番话可算是一下子说到了崇祯的心坎儿里,崇祯闻言,大为赞赏,当即言道:
“周爱卿所言甚是!
将兵者倘能都如张巡那般,待部属如家人父子,士兵们自是不敢叛,也不忍叛!士兵们畏其威而不敢叛,怀其德而不忍叛,还怎么会鼓噪闹事呢?!
现在我大明边将动不动就说什么,士卒因缺饷而哗变,哼!依朕看,终归还是统兵无方、御敌无术罢了!”
众臣被崇祯一通教训,一时间都不敢作声,一个个只得低着头、唯唯称是。
“周爱卿,今日之事,你可别有良策啊?”
“回皇上,臣方才所说,并非要劝阻朝廷停发边饷,此次锦州兵变,朝廷虽可借皇帑解一时之急,但此法绝不可再用,臣以为,身为国家大臣,我等臣子还当再求长治久安之策。”
“哦?什么长治久安之策?”
“回皇上,今我九边为何缺饷?非是朝廷供应不足,而实在于边镇虚兵冒饷所致!边将为谋一己之利,多是挟寇以自重,虚报兵数,坐吃空额,各地冗兵冗官甚多,以至平日吃饷有兵,而战时上阵无兵,兵籍空悬,蠹饷以极,徒耗国家钱粮!为今之计,皇上当严责各边,汰兵核饷,专练精兵!兵清则饷自然足,饷足则精兵可成,待我兵精粮足,则敌不足一平矣!”
“好,好,好!周爱卿粮尽,张巡命士卒捉麻雀、掘老鼠以充饥,虽艰难如此,将士们犹坚守城池而军心不变,古人能够如此,为何今天我们的士卒却动辄就要鼓噪索饷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