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暗战 - 2第3/3段
每到围猎时,上至汗王、贝勒,下至军卒,一个个无不顶盔掼甲、腰挂宝弓,骑骏马、架鹰驱犬,列队而行。及至围场,各军又以旌旗、呼啸为号,分进合围,只待一声呼哨,众人便一起呐喊,纵马而出。
围猎开始,皇太极头戴金盔,身着软甲,骑一匹雪白战马,在诸贝勒、大臣的簇拥之下,驻足于山岗之上。皇太极举目四望,只见山林草原间,八旗健儿呼啸驰骋,张弛有度,进退有法,心中不禁大为欢喜。
皇太极手举马鞭,遥指远方,对左右感慨道:
“我国士卒初有几何?因娴于骑射,以野战则克,攻城则取,天下人称我兵曰,“立则不动摇,进则不回顾,威名震慑,天下莫与争锋!””
“我八旗将士如此雄壮,想那大明朝如何是我大金敌手,大汗何不带领我等,进取中原,以早成大业!”
一旁的多尔衮见皇太极高兴,立刻大声叫道。
皇太极闻言,哈哈大笑,随即又左右顾视了一番身边的诸贝勒大臣,笑道:
“诸位莫急,待我准备好兵马粮草,今岁定要带领尔等杀他个痛快!哈哈,哈哈......”
“走!你等今日且随我先去围猎,一起捉它些豺狼虎豹!驾!”
皇太极说着,一催战马,便疾驰下岗,众随从呼啸一声,也一起飞驰而去......
皇太极的大帐就设在一条小溪岸边,小溪对面是一片茂密的山林,傍晚时分,山间升起一层淡淡的薄雾,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异常静谧安详。大帐前已点起了篝火,篝火上正架着一只野鹿,火光中,鹿肉已烤的油亮焦黄,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
“范先生,那袁崇焕的回书只拿些虚言来敷衍,显是那大明与我并无诚意谈和啊。”
篝火边,皇太极与范文程君臣两人正坐在一棵倒卧的大树上,一边看着篝火,一边在随意攀谈。
“大汗,那大明朝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自是不肯与我和谈,要想让大明与我谈和,唯有把他打到痛处、逼到无路可去,他才会与我一谈,只是如今我粮草器械尚未齐备,还不能立即出兵,也只好先与他虚以周旋一番了。”
“先生以为,此番用兵,我当做何方略?”
皇太极看似轻描淡写,可问题却非同小可,范文程沉吟片刻,这才郑重说道:
“大汗,如今袁崇焕入辽已有半载,半年多来,袁崇焕整军经武、修城筑堡,关宁锦一线已渐成固若金汤之势,假以时日,他必步步紧逼,其兵锋便与我境隔河相望了,倘他再联合东江,进据镇江、辽南,我大金三面受敌,情势则立时岌岌可危啊!
为今之计,我只有釜底抽薪、一举打破其围困,直击大明要害,我大金方可转危为安,亦可奠定万世基业!”
“哦?如何打破围困、直击要害?”皇太极一脸凝重,紧张地问道。
“大明立国已有两百余年,国力雄厚,如我大金与他一城一地争夺,几时才能取得天下?!然我大金,贵在兵强马壮、野战称雄,我大军一出,疾如闪电,正可直击敌人要害、一剑封喉!
如今关宁锦难以打破,我军如若强攻,势必损兵折将,徒劳无功,而西部蒙古诸部已尽归我有,大明蓟镇边外哈喇慎三十六家现也正有投我之意,此正是上天赐予我大金的绝佳良机,此番用兵,大汗必要联合蒙古诸部,使其为我前驱,诸部惯道经熟,有他们引路,我大金便可绕道蒙古,由蓟镇入塞,直抵大明京城!到时兵临城下,大汗再相其情形,或攻或困,再作方略。
倘若崇祯情急之下,差人说和,便是“求和”,而非讲和,我则可以允他所请,只说两家彼此称帝,以黄河为界,容他南去,或是以山海关为界也可;他若不依,大汗便不可退兵,只管多积粮草,定要与他做到底;若崇祯被迫到急处,朝廷南迁,大汗便可放他南去,大明皇家宗派甚多,倘另立一明白人为帝,反为不便,且放他去,我大金只取黄河以北。
如此,大汗便可一举打破围困,进取中原、成就帝业!”
皇太极听罢,大吃一惊,这个方略实在是太过大胆、冒险,不过,皇太极也立时就被它的设想刺激的热血沸腾了。
“我军千里奔袭,倘明军切断我退路,各地勤王兵马四合,那时我又如何能全身而退呢?”
“大汗勿忧,大明虽看似强大,然其兵马实不堪一击,九边各处,多年以来,更是缺饷少粮,士无战心、将无斗志,且军士已多年不习战事,大明纵有再多的人马,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徒送性命罢了。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庚戌之变,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兵临北京,于城外纵兵焚掠,如入无人之境,各地虽有勤王兵马,然明军虚弱,竟无一军敢于一战,俺答汗遂得饱掠一番,于古北口从容而去。如今,距当年庚戌之变,又已七十余年,大明军兵,更不及当年,而我军兵马之盛,又远在俺答汗之上,我大军此去,定可横扫中原、成就一番霸业!”
“好!听先生之言,真是令人茅塞顿开,待夏收之后,我军粮草充足,本汗便要大会蒙古诸部,兴兵入塞,直取大明京城!”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