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暗战 - 3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赏不成?”

  梁廷栋闻听此言,眼前一亮,不由地手捻胡须,扭过头去,直直看着安国忠。

  “大人,听说现在袁大人正在高台堡开市,以粮米、布帛换柴薪,与那哈喇慎进行交易......大人,我们何不向朝廷告他一状,就说那哈喇慎暗通东奴,为东奴采买粮帛,皇上但闻知此事,必然震怒,到时便会下令停发抚赏、关闭市场,如此一来,我等之事,不就化于无形了吗?”

  梁廷栋听罢,半晌无言,低着头在心中暗暗盘算......

  “那袁崇焕和自己同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出身,要论才学,自己乃是二甲七名,而那袁崇焕不过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而如今,人家早已是朝廷二品大员,自己却只能屈尊人下,有袁崇焕在自己头上,我梁某人又何时才能出头呢?

  如今,我入辽已半年有余,不要说什么坐镇一方、一展平生抱负了,就说眼下,一旦此事被袁崇焕知道,自己只怕是要前途尽毁啊......”

  想到此处,梁廷栋不由地打了个寒颤,一股恨意便油然而生。

  (注:明清两朝,采用基本相同的“取士用人”制度,进士与“赐同进士”有着巨大的差别:科举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这里的“同”实际上表示的却是“不同”,目的不过是一点儿心理安慰,正如老百姓称呼小妾为“如夫人”的道理一样。

  比如,当年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殿试,只是入围三甲,成了“同进士”。这事成了他一个心病。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据说是曾国藩做两江总督时,有一天,两个幕僚无聊,对对联玩。一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就对“同进士”;一个又把上联加为“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就对“同进士出身”;一个再加“替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再对“赐同进士出身”……正对得高兴,突听屋子里一声爆响,接着就见总督大人铁青着脸从里面出来,拂袖而去。两个幕僚莫名其妙,去问老幕僚。老幕僚一听,忙说:“你们二人赶紧收拾行李走人吧。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你们不知曾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二人一听,马上收拾家当逃之夭夭——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权倾天下的曾大人居然也就一个“同进士”!

  明朝不成文的规矩,“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像袁崇焕这样,非进士、翰林出身的官员,即使立再大的功劳,也基本上是不可能入阁的,袁崇焕这个蓟辽督师,实质上只是个“大军区司令”,并非位极人臣!

  另外,特别提一下,万历四十七年的金榜,值得大书特书,袁崇焕、孙传庭,这两位明末最著名的文人名将均出于此一榜,袁崇焕:三甲五十名;孙传庭:三甲五十一名。)

  “就这么办!”

  梁廷栋点了点头,冷冷说道。

  “我这就给兵部发一封揭帖,告发此事!你先回去,一切等我的安排,不过,此事机密,你万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这个不消大人嘱咐,下官自会严守机密。”

  三月,京城百花楼

  “大官人,再不想想办法,咱们今年的货就全砸在手里了!”

  温大公子刚进到房内,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便扯开嗓子向沈敏大声抱怨道。

  “还有今年的人参、貂皮、鹿茸,都运不进来,京城里眼看着就要断货了!妈的,这个该杀的袁崇焕,比阎鸣泰、杨国栋还要狠毒,这是要彻底断了大家的财路啊!”

  温言骂了一阵儿,见沈敏黑着脸不说话,便又急着催促道:“都什么时候了,大官人你倒是说个话啊!”

  沈敏起身书桌内取出一封书信,递给温言,“这是梁兄刚从任上发来的书信,你先看看。”

  “果真还有这等事?!”

  温言几下看完书信,马上吃惊地问道。

  沈敏给两人各点上一斗洋烟,猛吸一口,这才阴恻恻地说道:

  “真当怎样,假又如何?

  他袁崇焕给哈喇慎卖粮,那咱们就告他个“卖粮资敌”!现在,梁兄的揭帖已经到了兵部,咱们哥儿知曾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二人一听,马上收拾家当逃之夭夭——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权倾天下的曾大人居然也就一个“同进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